結構主義與音樂
結構主義與音樂
張巨斌
摘 要:結構主義是20世紀興起的一個方法論思潮,其方法和主要觀點被運用到語言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藝術學等許多學科的研究中。本文在相關研究基礎上簡要歸納了結構主義的特征及其在音樂中的運用?! ?/P>
關鍵詞:結構;結構主義;音樂結構
一、結構與結構主義
在漢語中,“結構”一詞的含義有:①構造房屋;②屋宇構造的式樣;③各個部分的配合、組織;④文章的組織、布局;[1]⑤組成一個系統(tǒng)的各個因素之間的排列組合。[2]而在英文中,與結構對應的是structure,可以指作為整體的一般特征所制約的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可以指一個統(tǒng)一體的結構要素或部分,或這些要素或部分在它們的外部相互關系方面所處的位置。[3]從詞義上講,“結構”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事物的整體與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框架及配合或組織方式?! ?/P>
英語單詞“structure”源于拉丁詞struere,建造的意思。后綴-ure在英語中用來形成一個名詞,意指一種行動或者過程,或者指一個過程的結果或后果。因此,“structure”在兩種主要的含義上可以意為“building”。它可以指建造某事務的行動,也可以指一個建造過程的最終產(chǎn)品。因此,“structure”一詞的核心意義和其他諸如“constructing”和“forming”的單詞有關。15世紀,這個詞語被廣泛用來指一個實際的實體建筑或者大廈(例如一棟房子或者一座教堂),也指形成其建筑物的原理。后一個用法就是指使建筑具有特別的外形或形狀的力量之間的平衡。因此,“structure”又指一個建筑物構成元素之間的內(nèi)部安排、成分、或組織。在17和18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structure”的使用是在實際的建筑學和幾何學中,用來探索不同類型結構的抽象數(shù)學特性。在19世紀期間,“structure”一詞已經(jīng)在生物學里用來指那些組成一個有機體的彼此聯(lián)合和互相獨立的各個部分的組合體。同時期,“structure”也開始在地質(zhì)學中用來描述組成地殼和地表的巖層模式;在化學中,它被用來描述分子中原子的排列。[4]20世紀以來,“structure”一詞開始被看做是一個專業(yè)的、科學的術語,被廣泛用來描述一些復雜事務的內(nèi)部組織關系,以至于形成了一個結構主義方法論的思潮?! ?/P>
結構主義方法論思潮主要以瑞士的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 Piaget,1896-1980)和法國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為代表。結構主義作為一種方法論,是“關于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它認為“事務的真正本質(zhì)不在于事務本身,而在于我們在各種事務之間構造,然后又在它們之間感覺到的那種關系”[5]皮亞杰認為,作為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結構主義并不排斥其他方法的存在或作用;“作為方法論,結構主義是開放性的,……因為結構主義是最新的產(chǎn)物,還充滿著豐富的預見不到的東西,不過它要整合大量的資料,并且有種種新的問題要解決?!?U>[6]作為一種認識方法,結構主義特別強調(diào)事物的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認為“作為一個整體的對象是由諸成分組成的,這些成分之間關系的總和就是結構;重要的是結構的整體性,作為組成部分的個體并沒有獨立的個別屬性,一切個體的性質(zhì)都由整體的結構關系決定的,因而個體只被看作整體結構中的諸‘節(jié)點’,它們只能起傳遞‘結構力’的作用。”[7]同時,結構主義者往往將結構分為表層與深層兩種,表層結構可被直接觀察,深層結構是事務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只有通過認知才可探知。結構主義者所說的主要是深層結構。皮亞杰認為,“結構之為結構是觀察不到的,結構所處的不同水平,必須通過抽象出形式的形式或第n次冪的體系才能達到的;這就要求作出特別的反映抽象的努力才行。”[8]另外,在結構主義的觀念中,往往是憑借成對的概念來建構結構,如索緒爾的語言與言語、能指與所指、歷時與共時等。因此,“‘二元對立’概念顯然是結構概念的基礎”[9]
我國當代音樂學家王耀華認為,結構主義的“目的不僅在于認識對象的表層結構(物質(zhì)結構),而且還在于探求其深層結構(對象的精神內(nèi)涵),同時還力圖在這二者之間建立一種邏輯關系,這就是所謂結構的轉換性,這種轉換性是通過轉換層,將表層和深層聯(lián)系起來,或者是從深層轉向表層,或者從表層向深層轉換?!?U>[10]中央音樂學院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