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評劇歷史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評劇是在我國有較大影響的地方劇種之一。早在19世紀末,河北唐山一帶的貧苦農民于農閑時以唱蓮花落謀生,一八九零年前后就逐漸出現了專業(yè)的蓮花落藝人。蓮花落即稱“落子”,是一種長期流行在民間的說唱藝術,評劇就是在蓮花落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其后,東北民間歌舞“蹦蹦”傳進關內,于是河北的蓮花落藝人便迅速地吸收了這種藝術,開始演唱如《王二小趕腳》、《王二姐思夫》、《楊二舍化緣》、《王大娘鋸大缸》、《丁香割肉》、《安安送米》等一類劇目,深受當地的農民喜愛。
這些藝人隨后又由農村進入到工業(yè)城市唐山:唐山的工人,特別是煤礦和鋼鐵工人成了這個劇種早期的熱心觀眾及積極支持者。但是,它形成為較完整地戲曲藝術則在辛亥革命前后。當時舞臺上已有文明戲和話劇演出,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劇作者,同時,進步的民主思想已傳播到了文藝圈子,這就促使評劇這個新興的劇種也產生了第一代的劇作家成兆才等。
成氏原系蓮花落藝人,他受到新的時代思潮的影響,在藝術上具有革新創(chuàng)造的精神,于是就以他的劇作把蓮花落演變成了蹦蹦戲,又從蹦蹦戲演進為評劇。其早期劇目有《馬寡婦開店》《老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