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教案:古典與浪漫的追憶
教 學 設 計
分析、評價、反思、體會
課題
西方音樂的時代特征――古典與浪漫的追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通過對比欣賞,能從標題性、題材、體裁、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風格等方面辨別古典主義及浪漫主義音樂的不同之處,并能具備一定的音樂作品分析能力。
2、 簡單了解音樂大師亨德爾、比才及其偉大的成就和影響,了解巴洛克時期、清唱劇、歌劇等相關音樂名詞。
過程與方法
強調(diào)聆聽、感受、體驗、實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中去,熟悉作品的主題旋律,在鑒賞中融入“唱”的活動,獲得能動的體驗。
情 感 態(tài) 度
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感受和體驗古典主義及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樂于了解與這兩個時期有關的音樂文化,主動進行相關的學習與探究活動。
價 值 觀
了解和體驗音樂的時代性,感受時代中的音樂,觸摸音樂與時代的脈搏。
重 點
了解優(yōu)秀作品的藝術價值,認識音樂與時代的緊密關系。
難 點
通過各種學習方法,力求對音樂作品與時代緊密關系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
教
學
策
略
教 法 選 擇
引導法、啟發(fā)式、問答法、欣賞法、對比分析法、講述法、范唱法。
學 法 引 導
認真預習、積極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主動參與交流和討論,并能提出個人體會和見解。
課堂組織形式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教具媒體組合運用
多媒體及相關教具(鋼琴、DVD等)
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
充分利用教材,運用網(wǎng)絡、書籍、音像資料等進行必要的補充,增強教學效果。
教 學 設 計
分析、評價、反思、體會
*課前準備:(收集整理在音樂成長記錄本)
1、預習相關音樂名詞:巴洛克音樂時期、清唱劇、歌劇。
2、自主和協(xié)作學習,做好鑒賞前對作品和作曲家的了解。
a.清唱劇《彌賽亞》------ 亨德爾
b.歌劇《卡門》------ 比才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播放清唱劇《彌賽亞》第二部分中著名的合唱曲《哈利路亞》,讓學生對將要鑒賞的作品有初步的體驗。
2、交流觀后感受(風格特點、情感表達、演唱形式等),引入第一個作品清唱劇《彌賽亞》。
二、新課學習
(一)《一個嬰孩將為我們誕生》(選自清唱劇《彌賽亞》)
1、相關音樂文化常識的了解
a.清唱?。菏且环N用于舞臺演出的多樂章大型宗教性聲樂套曲。有較具體的戲劇情節(jié),由許多種聲樂曲組成,用管弦樂隊伴奏。歌詞內(nèi)容多取自《圣經(jīng)》,少數(shù)非
宗教題材作品稱為“世俗清唱劇”。
注意:“清唱劇”是中文的翻譯,有時會引起誤解,似乎是沒有任何樂器伴奏之下的演唱。但這里指的是,只有演唱而沒有戲劇表演、無化裝和布景,區(qū)別于唱演結(jié)合的歌劇。
b.巴洛克:16世紀末至18世紀中葉起源于意大利并流傳于歐洲及拉丁美洲各國的一種音樂風格。巴洛克音樂以復調(diào)音樂為主,旋律富有表現(xiàn)力,裝飾性很強,高貴莊嚴,氣勢雄偉,富有動力,常給人以緊迫感。主要作曲家:斯卡拉蒂、巴赫、亨德爾等。
2、作曲家及作品的了解
a.巴洛克音樂的頂峰:巴赫和亨德爾
簡單了解兩位作曲家(對比介紹)
*巴赫:才氣橫溢,作品浩如煙海,技藝精湛,音樂描繪生動,個性突出又極具想象力,尤其將復調(diào)音樂發(fā)展到完美的極致。
*欣賞英國“國王合唱團”在紀念巴赫去世250周年的“巴赫音樂節(jié)”上演唱的改編自巴赫《d小調(diào)托卡塔與賦格》的《解構(gòu)巴赫》片段。
*交流欣賞感受,體驗巴赫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 學 設 計
分析、評價、反思、體會
*亨德爾:周游世界,視野廣闊,他的音樂反映了典型的巴洛克風格,旋律優(yōu)美,和聲清晰,復調(diào)與主調(diào)技法相交融,擅長寫作大型戲劇性作品,是偉大的合唱大師,當之無愧的“清唱劇之父”。
b.清唱劇《彌賽亞》
《彌賽亞》無疑是亨德爾標志性的作品,全世界愛樂者無人不曉這部偉大的作品?!皬涃悂啞保∕essiah)一詞是希伯來文,意為“受膏者”,古代猶太人在封王時,要舉行一個涂油膏的儀式,被膏者才有資格成為君王,因此“彌賽亞”是君王的別稱。這部清唱劇講述的是猶太人心目中的“彌賽亞”--- 耶穌的一生。
清唱劇分為三個部分,共54首樂曲,由宣敘調(diào)、詠嘆調(diào)、重唱與合唱組成。
第一部分:《預言與成就》
第二部分:《受難與得勝》
第三部分:《復活與光榮》
劇中合唱的應用非常成功,其簡練有力又宏偉壯麗的合唱成為劇中最引人注目的音響,突出表達了一種集體的、群眾的力量,使該劇超越了個人及宗教的性質(zhì)-------個別英雄與宗教題材已演變成人類精神的一種象征性因素。
3、 作品賞析
《一個嬰孩將為我們誕生》選自清唱劇《彌賽亞》第一部分的第十二曲,大意是頌揚耶穌將誕生,這也是劇中最歡快的部分。
樂曲由四段組成,每一段又以相同的三句歌詞為基礎,構(gòu)成a,b,c三個音樂句子及變化形式。(課本P88)
*先分樂句賞析后完整欣賞。
*試唱簡單2 ~ 3小節(jié)四部合唱,體驗豐滿和諧的和聲效果。
*小結(jié),概括本曲最大的特點,完成課本的相關書寫要求。
(二)《哈巴涅拉》(選自歌劇《卡門》第一幕)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政治、文化、藝術、生活等方面的變化,歐洲的音樂焦點已轉(zhuǎn)向一個年輕的,充滿盈盈笑語的花花世界-----巴黎,在這個當時的歐洲文化藝術中心,聚集了浪漫主義文化的精英人物,如巴爾扎克、雨果、柏遼茲、李斯特等,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吸引了全歐洲的目光,同時也刺激了法國歌劇的發(fā)展,使巴黎成為19世紀歐洲的歌劇中心。
*歌?。阂环N綜合音樂、詩歌、舞蹈、文學、戲劇,并以歌唱為主的藝術形式。
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的歌劇可說是“花開滿樹”,而比才又是其中
極其艷麗的青春花朵。
教 學 設 計
分析、評價、反思、體會
1、簡單了解作曲家比才及其偉大成就和影響。
2、作品簡介
四幕歌劇《卡門》取材于法國浪漫主義作家梅里美(1803 ~ 1870)的小說《嘉爾曼》,敘述了發(fā)生在西班牙塞維利亞的一場愛情悲劇,探討了愛情中激情與理智的關系。作曲家通過精湛的筆法,描繪出西班牙的旖旎風光,吉普賽人的生活狀態(tài),是浪漫主義藝術家偏好異國風情的反映。
歌劇中的詠唱段落大量使用西班牙特性的歌曲、舞曲和進行曲,如“斗牛士進行曲”、“哈巴涅拉”、“阿拉貢舞曲”等,是聽眾熟悉的生活體裁,不僅使歌劇更通俗親切,也使歌劇本身增添生氣勃勃的活力。這也是該劇在全世界范圍常演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3、作品賞析
《哈巴涅拉》是第一幕中表現(xiàn)卡門性格的一首歌曲。整個唱段的伴奏建立在哈巴涅拉舞曲的節(jié)奏型上,通過連續(xù)下滑行樂句的不斷反復,調(diào)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調(diào)間,旋律始終在中低音區(qū)的八度內(nèi)徘徊,調(diào)性的變換和頓挫有力的節(jié)奏,使音樂有種捉摸不定的感覺,表現(xiàn)了卡門無拘無束、魅力誘人的形象。
4、小結(jié),概括本曲風格特點。
(三)總結(jié)對比,完成(課本P90)對比表格。
四、布置作業(yè)
收集一首古典樂派或浪漫樂派音樂作品的音響資料并欣賞,結(jié)合本課所學的內(nèi)容,寫一篇音樂隨筆于成長記錄本上(感想、分析、見解、體會等皆可)。
*推薦閱讀書目與網(wǎng)站:
1、《青少年學西方音樂簡史》 王丹丹 著 上海音樂出版社
2、《默觀無限美 ---- 西洋古典音樂講座》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