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旗
國旗:紅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和平,黑色象征非洲黑色人種,綠色象征伊斯蘭教
國 徽
奧運旗徽
國徽:蘇丹國徽圖案簡潔,線條明快,中心圖案是一只左望的蘇丹特有的沙漠鷺鷹。雄鷹的雙翅與身體,正好化作蘇丹的六大行政區(qū)。國徽上下各繪有一條白色飾帶,分別用阿拉伯文寫著“勝利屬于我們”以及“蘇丹民主共和國”字樣(1985年4月,尼邁里政權(quán)被推翻后,國名再次改為“蘇丹共和國”)。甘于忍受一切艱苦,為了榮譽(yù),不惜生命的蘇丹人,定將以雙手、勇氣和信心,使國家千秋萬代長興盛。
國歌《我們是上帝和祖國的軍隊》
歌詞:
《我們是上帝和祖國的軍隊》
薩伊德·艾赫默德·穆罕默德·薩利赫詞
艾赫默德·穆爾根曲
我們是上帝和祖國的軍隊,須要犧牲時,我們絕對無畏。不怕死亡、艱苦、勞累,為了榮譽(yù),視死如歸。祝愿我們的國土蘇丹萬歲萬萬歲,向各國展示路軌。蘇丹兒女,發(fā)奮有為,擔(dān)負(fù)使命把祖國捍衛(wèi)。
工 業(yè) 紡織、皮革、食品、煉油、機(jī)車制造等。
農(nóng) 業(yè) 高梁、玉米、小麥、棉花、花生等。
礦 產(chǎn) 鉻、鐵、銅、錳、金、石油、天然氣等。
民 俗 盛行文面,作為區(qū)別教派和部族的標(biāo)志,也是美的象征。蘇丹阿拉伯人仍保持右手抓飯吃的傳統(tǒng)習(xí)慣,喜穿長袍,戴小圓帽,婦女不戴面紗。
國 名 蘇丹共和國 Republic of the Sudan
國名釋義 阿拉伯語意為“黑人國家”
別 稱 火爐國、樹膠王國
首 都 喀土穆 Khartoum
國 花 ----
國 樹 ----
國 鳥 ----
面 積 250.6萬平方公里
人 口 2810萬人
語 言 阿拉伯語
民 族 阿拉伯人39%、黑人、土著人等
宗 教 伊斯蘭教
貨 幣 蘇丹鎊
國慶節(jié) 1月26日
時 差 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
與我國建交 1959年8月4日
氣 候 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
名 勝 海底公園、丁德爾國家公園、馬赫迪陵。
行政區(qū)劃 設(shè)26個州。
簡 史 早在4000年前就有原始部落居住。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為古埃及的一部分。13世紀(jì),由于阿拉伯人的大量移入,伊斯蘭教得以迅速傳播,在15世紀(jì)出現(xiàn)了芬吉和富爾伊斯王國。英國于19世紀(jì)70年代開始向蘇丹擴(kuò)張。1881年,蘇丹宗教領(lǐng)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領(lǐng)導(dǎo)群眾開展反英斗爭,于1885年建立了馬赫迪(即“救世主”)王國。1899年蘇丹成為英國和埃及的共管國。1953年建立起自治政府。1956年1月1日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1969年5月25日,尼邁里軍事政變上臺,改國名為蘇丹民主共和國。1985年4月6日,達(dá)哈卜軍事政變上臺,改國名為蘇丹共和國。1986年4月蘇丹舉行大選,薩迪克·馬赫迪出任總理。1989年6月30日,巴希爾軍事政變上臺,成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簡稱“革指會”)。1993年10月,革指會解散,巴希爾改任總統(tǒng),并在1996年3月和2000年11月的總統(tǒng)大選中兩次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