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道爾
作者: 來源 : 發(fā)布時間:2018-07-15 點擊:
愛德華·麥克道爾(Edward Alexander MacDowell)(又譯“麥克道爾”、“麥克杜威”),1860年12月18日-1908年1月23日)美國著名作曲家兼鋼琴家。
1861年生于紐約,是克爾特族在蘇格蘭的后裔。早在童年時,麥克道威爾即已顯示出音樂與藝術(shù)的天賦。最早在紐約學鋼琴,曾不定期跟特里薩·卡雷尼奧(T.Carreno, 1853-1917)等三位拉丁美洲音樂教師學鋼琴。1876年和母親遷居巴黎,入巴黎音樂院學鋼琴和理論,1877年2月,麥克道威爾正式入音樂學院,學習鋼琴與視唱練耳。1878年,進入萊因河畔法蘭克福的赫克音樂學院,他在這里隨德國作曲家拉夫(J.Raff, 1822-1882)學習作曲,同時繼續(xù)深造鋼琴,還學習對位與賦格等。1881年,他在丹姆斯達特音樂學院教授鋼琴。1882年,通過拉夫的引薦,麥克道威爾結(jié)識了“鋼琴之王”李斯特,拉夫還向李斯特推薦了麥克道威爾于1881年完成的鋼琴作品《第一現(xiàn)代組曲》。同年6月,麥克道威爾去魏瑪訪問李斯特,并演奏了自己剛完成的《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受到了李斯特的好評。由于李斯特的推薦,鋼琴曲《第一現(xiàn)代組曲》和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得以出版。1884年7月9日,麥克道威爾在紐約與自己的學生瑪麗安·內(nèi)文斯結(jié)婚。后來他們又回到法蘭克福,麥克道威爾在那里教鋼琴與作曲。1885年,夫婦倆遷居威斯巴登(Wiesbaden),麥克道威爾在這里投身于音樂創(chuàng)作,共完成了三首交響詩——《哈姆萊特與奧菲莉婭》、《賽洛特與愛蘭納》、《拉米亞》,八首鋼琴獨奏曲,兩首鋼琴二重奏,十一首歌曲,一首合唱曲,以及《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等,蜚聲歐美樂壇。1888年秋返回美國,在波士頓以鋼琴家身份露面,同時繼續(xù)悉心從事創(chuàng)作。他在波士頓的年代是十分多產(chǎn)的,而且不乏佳作。作品有鋼琴曲《森林素描》、《悲劇》奏鳴曲、《第一組曲》、《第二組曲“印第安”》等。1889年《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在紐約首演時親自擔任鋼琴獨奏。1896年5月,麥克道威爾應(yīng)聘擔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音樂教授。在這里,他幾乎把全部時間都貢獻于創(chuàng)建音樂系的工作,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只寫出了《第三鋼琴奏鳴曲“挪威”》、《第四鋼琴奏鳴曲“凱爾特”》和《海景》等幾部鋼琴作品,而且基本上停止了演出活動,僅在門德爾松無伴奏重唱俱樂部擔任指揮。1897年任紐約門德爾松男聲合唱團指揮。1904年因與校方意見不合而辭職。后因車禍致傷,在生命的最后三年中神志不清,1908年1月23日逝世于紐約。
麥克道威爾是第一個在國外取得聲望的美國作曲家。他的音樂基本上是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風格,受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風格的影響,同時又富有個性,有他自己的抒情氣質(zhì),旋律優(yōu)美動人。作品還時而帶有民間風味,但他不像德沃夏克那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黑人主題的影響,而是向印第安主題尋求靈感,譬如他的《第二組曲“印第安”》和《森林素描》等許多作品便是這樣。設(shè)在新罕布什爾彼得伯勒的“麥克道威爾紀念館”就是為紀念他而建立的,在那里作曲家和其他藝術(shù)家可以安靜地從事創(chuàng)作。
主要代表作有鋼琴曲《森林素描》、《海景》、《新英格蘭田園詩》、四首鋼琴奏鳴曲、交響曲《哈姆雷特與奧菲利亞》、兩套樂隊組曲和兩部鋼琴協(xié)奏曲等。
麥克道威爾是第一個在國外取得聲望的美國作曲家。他的音樂基本上是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風格,受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風格的影響,同時又富有個性,有他自己的抒情氣質(zhì),旋律優(yōu)美動人。作品還時而帶有民間風味,但他不像德沃夏克那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黑人主題的影響,而是向印第安主題尋求靈感,譬如他的《第二組曲“印第安”》和《森林素描》等許多作品便是這樣。設(shè)在新罕布什爾彼得伯勒的“麥克道威爾紀念館”就是為紀念他而建立的,在那里作曲家和其他藝術(shù)家可以安靜地從事創(chuàng)作。
主要代表作有鋼琴曲《森林素描》、《海景》、《新英格蘭田園詩》、四首鋼琴奏鳴曲、交響曲《哈姆雷特與奧菲利亞》、兩套樂隊組曲和兩部鋼琴協(xié)奏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