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潮劇 >

福建潮劇歷史的發(fā)展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潮劇,因形成于廣東潮州地區(qū)而得名,俗稱“潮調(diào)”、“潮音戲”、“白字仔戲”,明末已在閩南的詔安、云霄、平和、東山、漳浦、南靖等地廣為流傳,與梨園戲關(guān)系密切。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陽麻沙出版的《荔鏡記》劇目,用“泉、潮二腔”演唱,同時,吸收南音的音樂曲調(diào)。據(jù)清順治《潮州府志》載:明末清初,潮劇是“雜以絲竹管弦之和南音土風聲調(diào)”。乾隆版《潮州府志》載:“所演傳奇,皆習南音而操土風”,“聲歌輕婉,閩、廣參半。”演出劇目的唱白以閩南方言雜潮語,故清李調(diào)元認為“潮音似閩”。

清代,潮劇在閩南十分繁盛。乾隆十三年(1748年),漳浦蔡伯龍在《官音匯解釋義》中稱:“做正字,唱官腔;做白字,唱泉腔;做潮調(diào),唱潮腔……”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云霄廳志》載:“俗好演劇,導淫增悲,豈可使善男女見之?今雖不能盡革,亦當取其有裨風教者,編成歌曲,庶聽之者可以興起良心,不為無助。”

從清末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潮劇發(fā)展興盛時期。據(jù)《云霄縣志》卷四“風土”載:“按本邑今唯潮音劇盛行,查此劇喜演鄉(xiāng)曲,流傳鄙俚不堪之小說,以迎合婦孺。每一唱演,則通宵達旦,舉國若狂。”而且“每歲一街社最少演出十數(shù)臺,所費不貲?!饼垘r近城各坊也“越境招致”,“競聘潮劇”演出。所演劇目,按內(nèi)容題材分為大鑼戲、小鑼戲和蘇鑼戲三大類。大鑼戲多為傳統(tǒng)劇目,保留有《蔡伯喈》、《劉智遠》、《郭華》、《拜月記》、《荊釵記》等一批宋、元南戲;小鑼戲多取民間題材,為生活小戲,如《桃花搭渡》、《益春藏書》;蘇鑼戲則屬于公堂戲和武打戲。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潮劇處于衰落階段,原先云霄縣有30多個班社,到此時只剩下3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潮劇在閩南又得復興,云霄、詔安、東山、平和成立有縣級專業(yè)劇團。60年代,漳州地區(qū)專業(yè)與業(yè)余的潮劇團發(fā)展到近200個。“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些劇團全被解散,直至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后才得到恢復。1979年、1981年,詔安縣潮劇團先后接待了日本銅鑼劇團及官原大刀夫等國際友人。1982年,劇團還到深圳、廣州等地演出。1989年2月,應泰國黃金豐島慈善發(fā)展機構(gòu)的邀請,東山縣潮劇團首次出訪,時間長達45天,演出《俠女徐鳳珠》、《圍城記》、《秦香蓮》、《妲己亂紂》、《易婚記》、《杜王斬子》等14個劇目,觀眾達50000多人次。

1994年8月,平和縣潮劇團應香港新天地潮劇團邀請,赴港作為期58天的訪問演出。1995年7月至8月,詔安、平和潮劇團、云霄縣青年潮劇團均應香港聯(lián)藝公司邀請赴港演出。同年9月,云霄縣潮劇團赴新加坡演出《花蕊夫人》、《碧血瑤階》等,10天共有觀眾10000多人。為豐富廣大群眾對潮劇的愛好,1996年6月,組建首家民營潮劇團。1996年元月與8月,東山潮劇團兩度應邀赴香港演出32場;12月,詔安縣潮劇團亦赴泰國演出,一年之內(nèi),出訪三次。1997年,4月與8月,詔安、平和、云霄三縣潮劇團分別赴新加坡與香港地區(qū)演出一個月。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quán)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uán),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