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漢劇 >

廣東漢劇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廣東漢劇是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聲腔,以中州官話為舞臺語的劇種,原稱“外江戲”。1933年廣東大埔人錢熱儲著《漢劇提綱》一書,將外江戲定名為漢劇,從此約定俗成,沿稱至今。

廣東漢劇戲班是隨外籍官員攜帶進入粵東的。清末民初,廣東漢劇班社甚多,著名的四大班為老三多(潮陽)、榮天彩(普寧)、新天彩(潮安)、老福順(澄海)。角色分行有生、旦、丑、公、婆、凈六大行,而凈又有烏凈、紅凈之別。烏凈發(fā)炸音,紅凈則以鼻腔共鳴為主的真假嗓結合,高音用假嗓,低音用本嗓,唱腔悠揚清脆,頗有特色。

歷代著名演員有烏凈阿達、老生黃春元、金九(女)、紅凈隆玉、蘭耀(晚年留居新加坡授徒傳藝)、小生賴宣、旦角丘賽花、鐘熙懿等。廣東漢劇聲腔在西皮、二黃以外,有大板(即四平調)、安春調(即安慶調,或稱吹腔)以及少量昆曲、小調和佛曲等。傳統(tǒng)劇目有劇本的共三百二十八個,有目無本的八百七十二個。代表性劇目有《百里奚會妻》、《齊王求將》、《紅書寶劍》、《打洞結拜》、《三打王英》、《林昭德》、《游武廟》等;根據地方掌故編寫的有《廣東案》、《揭陽案》、《花燈案》、《武平案》等。

上一篇:湖北漢劇 下一篇:漢劇介紹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