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劇的伴奏樂器木魚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木魚,打擊樂器。原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樂器。明王折《三才圖會》:“木魚,刻木為魚形,空其中,敲之有聲,……今釋氏之贊梵吹皆用之”。清代以來流行于民間。
木魚呈團魚形,腹部中空,頭部正中開口,尾部盤繞,其狀昂首縮尾,背部(敲擊部位)呈斜坡形,兩側(cè)三角形,底部橢圓;木制棰,棰頭橄欖形。
木魚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寺廟中使用的大型木魚,正面圓徑約40厘米,最大的達85厘米以上。
小型木魚圓徑僅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繞蓮”(繞佛堂)時應用。經(jīng)常使用的中型木魚有五種,圓徑7―16厘米。多用?;虼荒局谱?。在民族樂隊中,備有音高不同、數(shù)量不等的成套木魚,按五聲、七聲音階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組合,常用于輕快活潑的樂曲中,有時可獨奏簡短的樂句,或用來模仿馬蹄聲的音響效果。木魚是廣東地區(qū)曲藝“木魚歌”的擊節(jié)樂器。
木魚是外形酷似魚頭形狀的一種木制品,在我國很早就出現(xiàn)了,但是有記載的歷史卻比較晚。這種特殊的器物,并非只在寺廟中才能夠見到。早在明清時期,木魚就已經(jīng)用于宮廷音樂、昆曲以及民間音樂的演奏。通常大木魚用桑木或者椿木制作,最大的面徑可以達到40厘米以上,發(fā)出的聲音比較低。小木魚一般用檀木或紅木制作,發(fā)音較高。寺廟中使用的木魚,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圓形,另一種是長條形的。一般來說,圓形木魚的規(guī)格多種多樣,而長條形的木魚大多在一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