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湘劇的歷史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明代成化年間,長沙是吉王府所在地。政治和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戲曲演出的繁榮。外來的戲曲在長期的演出活動中,與本地區(qū)民間藝術、地方語言緊密結合,逐漸形成了這一包括“高”(高腔)、“低”(低牌子)、“昆”(昆曲)、“亂”(亂彈)四大聲腔,唱白用中州韻、富有本地特色的劇種。
高腔,是湘劇四大聲腔的代表,源于江西的弋陽腔,早在明代嘉靖年間徐渭的《南詞敘錄》已有關于弋陽腔在長沙的記載,后逐漸演變成湘劇高腔。四百多年前,弋陽腔傳入長江地區(qū)后,融合打鑼腔等地方音樂,并在弋陽腔滾唱的基礎上吸收青陽腔的滾調加以發(fā)展,逐步衍變成為湘劇高腔的。
昆曲,在三百多年前,稍晚于弋陽腔傳入長沙地區(qū)。那時有些班社既唱高腔,也唱昆曲。康熙三年和六年,既唱高腔也唱昆曲的長沙福秀班和老仁和班先后成立。
亂彈,也叫“南北路”,其來路尚無定論。即南路二黃,北路西皮的總稱。北路西皮在清乾隆初即在湖南流行。南路二黃(即徽調)在乾隆年間也已傳入岳陽。并逐漸成為湘劇的一種聲腔。
上一篇:湘劇主要伴奏樂器月琴
下一篇:湘劇的歷史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