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課改專題 > 音樂課程標準 >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理念與課程目標

作者: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彭吉象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10-24   點擊:

  摘要: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隨即成為音樂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這既是全新的政策性話題、學術研究的重要問題,也是亟待實踐檢驗的理論課題。圍繞藝術課標展開研究與討論,對于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對于各領域的藝術教研活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2022年8月2日,2022國民音樂教育大會組委會特邀國務院教材委專家委員會藝術學召集人,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委、義務教育課標修訂藝術組召集人,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彭吉象教授,于“新課標下的音樂教學實踐研究論壇”作了題為“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與課程目標”的學術報告,得到了線上、線下與會人員的廣泛好評和熱烈討論。鑒于此,《中國音樂教育》編輯部約請彭吉象教授對本報告發(fā)言稿進行整理,特此刊登,以饗讀者。

  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參加這次盛會。今天我向大家報告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與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修訂的原因和原則

  今天我講的第一個大問題是此次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修訂的原因和原則。主要有三條:第一個重要原因是時代發(fā)展與科技進步的需要。21世紀以來,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正因如此,許多著名科學家一直在呼吁要將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例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就提出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他認為,我們之所以培養(yǎng)不岀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是因為缺乏藝術教育,所以錢先生晚年花費了大量時間來研究美學與藝術,而且他的夫人—中央音樂學院蔣英教授在家里彈鋼琴時,還啟發(fā)了他科研方面的很多靈感。另外一個例子是諾貝爾獎得主、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他曾經(jīng)三次在北京舉辦“科學與藝術研討會”,這三次我都陪著北京大學的校領導參加了。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那次“科學與藝術研討會”是在黃胄先生的炎黃藝術館舉辦的,李政道教授和黃胄先生都分別發(fā)表了很重要的講話,當時李政道教授有一句名言廣為流傳。他說:“科學和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誰也離不開誰。”為什么說硬幣這面是科學,那面是藝術呢?我的理解是,他認為科學和藝術都離不開想象力,都離不開創(chuàng)造性。藝術最能培養(yǎng)人的想象力,而科學最需要人的想象力。李嵐清在他的《音樂與人生》這本書里,也專門講到了愛因斯坦對音樂的重視,等等。我們北京大學曾經(jīng)邀請另外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來作報告,他的報告題目叫“對稱中的美”。我們都做過方程式,方程式一旦對稱了,它就成功了,同時也就美了。所以,真善美是一體的。

  第二個重要原因和原則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于美育的重視。自從1999年美育寫進教育方針之后,相繼發(fā)下來多個文件。其中,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十分重要且非常具體,需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美育,并專門提出要加強和改進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這些都成為我們此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最重要的指導思想。

  第三個原因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探索,也給我們的藝術教育課程標準奠定了新的基礎,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2001年以來,設立了一門藝術綜合課程,但是由于這門課程不是依托一個學科來進行,因此20年來一直貫徹不下去,基本上是夭折了。幸運的是我們這次“課標”修訂,正好碰到黨中央、國務院兩辦下發(fā)新的文件,其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應該逐步開設六門藝術課程,即在原來音樂、美術、書法課程的基礎上,需要開設舞蹈、戲劇、影視課程。原來我們的書法課是在語文學科內開設的,除了音樂、美術之外,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要把“新三科”加進去。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

  下面我講一下第二個大問題—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我們的藝術課程理念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是怎樣認識義務教育階段的藝術教育課程,其次是前面我講的三個原則,可以說都是關于這個問題的。那么,我們怎么來認識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呢?

  第一點,就是要站在美育的高度來認識。

  如果站在美育的高度來認識,那么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藝術教育就不是單純的技能教育,而是審美教育。當然我們也需要技能,也要教會孩子們唱歌、拉琴等,但是它最終的目標還是審美教育;而且也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而是素質教育;甚至它也不是簡單的藝術教育,而是“立德樹人”的教育。

  我們此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實際上從2019年1月份就開始了,直到教育部2022年4月公布,前后延續(xù)了三年多時間。早在2019年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我向教育部領導們匯報時就說過,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藝術教育絕對不是為了培養(yǎng)藝術家。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差不多有一億六千萬個孩子,倘若一萬個孩子中間能出一個藝術家就夠了,這樣一年就是一萬六千個藝術家,十年就是十幾萬個藝術家,足夠了。但是為什么我們還要花那么多時間、花那么多精力來讓孩子們上藝術課呢?實際上就是要對他們進行美育和藝術教育。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要培養(yǎng)我們新一代合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換句話來說,我們現(xiàn)在的物質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必須跟上去,培養(yǎng)我們新一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是我們藝術教育的關鍵。

  剛才我談到習近平總書記講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其實藝術修養(yǎng)是人文素養(yǎng)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我是北京大學78級的大學生,讀完研究生后到中央機關從事了幾年文化工作,1990年又被組織安排回到北京大學。當時北京大學要我回去干什么呢?就是要發(fā)展美育,因為北京大學從蔡元培校長開始就有美育的傳統(tǒng),但是后來一直沒有發(fā)展起來。北京大學原來只有一個藝術教育中心,我回去就是擔任藝術教育中心的主任,就跟在座各位一樣,是搞美育的。1990年一回到北京大學,我就給學校領導寫了一個報告,建議學校應該規(guī)定,所有北京大學學生必須至少上一門藝術課程,拿到兩個學分才能頒發(fā)畢業(yè)證書。我的理由很簡單,北京大學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應該是有人文素養(yǎng)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不見得都有人文素養(yǎng),比如說有些理工科學生,他們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很好,但人文素養(yǎng)未必就很高。后來北京大學校長辦公會通過了我的這個報告,于是從1990年開始,北京大學所有學生必須至少學一門藝術課程,拿到兩個學分,才能夠獲頒畢業(yè)證書?,F(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30多年,這一傳統(tǒng)一直被延續(xù)下來,而且現(xiàn)在全國很多高校都在這么做。當時北京大學校領導還給了我三個任務,第一個任務就是面向全校學生開好公共藝術課。其實北京大學學生很喜歡上藝術課,包括我的“藝術概論”這門純理論的課程,在北京大學最大的一間可以容納500人的教室授課,當時不但座位全都坐滿,地上還坐了很多學生。我估計在座的不少人考研時都用過我的那本《藝術學概論》,目前全國有800多所高校都采用這本教材。與此同時,我們還在北京大學舉辦了多次藝術講座,請了許多藝術家,包括已故的指揮家李德倫和導演謝晉等,都曾到北京大學作過講座。

 1/7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