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發(fā)展簡單介紹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F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漢族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另外,“京劇”也是一個網絡用詞,意思同“驚懼”。
京劇是流傳全國的一種戲曲。在國外,他往往代表著中國的戲曲藝術,所以又被稱為“國劇”我國最具影響力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京劇之名始見于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
京劇原起于四個地方的劇種:一是原來流行于安徽省一帶的徽劇;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漢劇;三是流行于江蘇一帶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陜西的秦劇,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后,于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互相影響,逐漸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北京土語,逐漸融合發(fā)展。
京劇音樂屬于板腔體,用胡琴(京胡)、和鑼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tǒng),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
京劇的傳統(tǒng)劇目約在一千個,常演的約有三四百個,其中除來自徽戲、漢戲、昆曲與秦腔者外,也有相當數量是京劇藝人和民間作家陸續(xù)編寫出來的。京劇較擅長于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軍事斗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折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臺本戲。
2010年11月16日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上一篇:京劇發(fā)展之孕育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