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三]貝多芬在中國的接受史初探
相關(guān)內(nèi)容參閱本文
“連載一”http://musicology.cn/papers/western/200804/2430.html
“連載二”http://musicology.cn/papers/musicology/200804/2445.html
八、關(guān)于貝多芬論著出版的概況
談到貝多芬在中國的研究,就中央音樂院圖書館,北京國家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三家的館藏圖書,關(guān)于貝多芬的傳記介紹作品介紹分析和研究的中文著作去掉重復(fù)后共有134種,其中專著有19種(14%),譯著有78種(58%),編著有37種(28%)。34
a)論文
審視我們提供的三個有代表性的圖書館藏書134種館藏圖書之前,我們不得不先跳出專著的范圍,提到散見在各種音樂論文集中的有關(guān)貝多芬的論文以及穿插在多種西方音樂史教科書里分析介紹貝多芬的章節(jié)。因為這些論文和章節(jié)討論的問題更加集中,論文所表現(xiàn)的科學性更高。我們提出于潤洋收入他的論文集《音樂美學史學論稿》中《貝多芬思想、創(chuàng)作中的人道主義內(nèi)涵》一文,此文用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的方法得出的結(jié)論對我們認識貝多芬具有綱領(lǐng)性的意義。同樣,我們提出已譯成中文的克內(nèi)普勒寫的《十九世紀音樂史》的五章是專門討論貝多芬的,這一章中談到貝多芬與當時政治對他創(chuàng)作的影響其透徹的程度是其他類似音樂史中所不及的。我們認為張洪島主編的《歐洲音樂史》,在論述貝多芬的章節(jié)中并沒有所謂“貼簽條”的毛病,相反在有關(guān)分析貝多芬的章節(jié)中有相當中肯和精到的論述;在于潤洋主編的《西方音樂通史》中由李應(yīng)華執(zhí)筆寫的有關(guān)貝多芬的章節(jié)是通過與其他古典樂派代表人物的比較來描述貝多芬創(chuàng)作特點的;她對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介紹幾乎涉及了全部作品,所作的分析簡明而中肯。因此如不談論文,僅憑三個圖書館里藏有的專著是不能代表我國對貝多芬研究的實際水平的。
b)專著
19種中國的貝多芬研究在專著中有少數(shù)作者在占有較豐富的和可靠的材料上,消化了掌握的史料,“較少依靠想象進行文學加工”35,向讀者提供了貝多芬的較真實的畫像,寫的各有特色:有的比較詳盡如吳梅的《貝多芬》(世界藝術(shù)大師傳記叢書),根據(jù)可靠史料敘述,把貝多芬寫得有聲有色,不落煽染夸張的俗套;有的內(nèi)容簡明扼要,如蔡良玉的《扼住命運咽喉的人》,抓住了貝多芬生平的幾個重大事件和他的性格特點,扼要地介紹了這個復(fù)雜和宏大的藝術(shù)巨人,并列舉了他的幾個有代表性的屬于不同樂種的膾炙人口的作品、通過譜例加以評述,是一本科學性較強的普及讀物;也有收集了翔實材料,各章冠以妥貼簡要的標題,篇幅較大供愛好者參考的傳記性專著(李近朱的《樂圣貝多芬》,1997出版),缺點是引文出處概付闕如,有損該書的科學嚴謹?shù)男蜗蟆?
值得提出的是圖書目錄中還有三種為少年兒童寫的貝多芬讀物,它們分別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內(nèi)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和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19種專著中獨具一格的是趙鑫珊寫的《貝多芬之魂》。該書從書名看就知道不是一本傳記,這是他論述貝多芬精神和探討問題的一部著作。但作者還是擁有豐富的傳記材料,他把這些材料貫串在論述之中。此書旁證博引,把貝多芬和他的音樂與德國文學,哲學,乃至自然科學聯(lián)系起來觀察,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閃光的思想和啟發(fā)人思考的問題。舉例而言,書末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重要問題:“當代人類能否貢獻一個新的貝多芬?”作者做了回答。他的回答雖大有討論的余地,但它富有啟發(fā)性。此書的優(yōu)點是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宏觀性問題,它們沒有專業(yè)音樂家常有的就音樂談音樂的毛病。此書的缺點是缺乏嚴密的論證,抒呈直覺多于理性探討,大膽的斷言壓過了對問題實事求是的分析,憑一些一知半解的理論和知識,海闊天空式地得出個人的感想式的結(jié)論;把貝多芬的創(chuàng)造性與生理學上的內(nèi)分泌男性荷爾蒙聯(lián)系起來就是一例。這書另一缺點是引文譯文不夠忠實于原文,作者的譯文常常加進原文沒有的語句和描寫,有的甚至是錯譯。
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池超波寫的一本《評<貝多芬之魂>―論馬克思的哲學思想》,此書不否定貝多芬的思想受德國古典哲學的影響,但指出趙鑫珊把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歸結(jié)為費希特“自我哲學”的音響化,或“自我哲學”的主題旋律與和聲運動化是把貝多芬看作主觀唯心主義者,是不符合事實,也是違反馬克思主義的。作者從趙鑫珊眾多的隨想性以及他從個人直觀感覺得出的武斷地結(jié)論,如:英雄交響曲是黑格爾的“世界精神”交響曲,貝九的主題是康德“世界最美理念”的體現(xiàn),這些說法實際上是趙本人通過《貝多芬之魂》一書冥想出來的。《貝多芬之魂》藝術(shù)發(fā)行量很大,曾一度受到廣大青年的熱心閱讀,有必要以池超波寫的一本《評<貝多芬之魂>―論馬克思的哲學思想》中提出的不同意見為契機,在音樂界和學術(shù)界開展關(guān)于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和思想的討論。
19種貝多芬的中文專著中也有不顧歷史任意編造之作,那就是199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由鄭孝時寫的《音樂大師貝多芬》。這本書開頭就便杜撰了貝多芬給據(jù)說“已經(jīng)在墳?zāi)估锏募s瑟芬”寫的一封情書,這指的顯然是“致不朽的愛人”一信,此信據(jù)考證是1812年寫的,信是寫給誰的,這是一個有一直有爭議的問題,如果按作者所言,是給約瑟芬寫的是真的話,無論如何她那時還活著,信不可能是給已在墳?zāi)估锏娜藢懙?,再有,書中說貝多芬的一個仆人在貝死后發(fā)現(xiàn)了這封信,千里迢迢把信送到埋葬在西西里島上一處荒冢的約瑟芬墓前等等拙劣的虛構(gòu),也令人不能卒讀。又把貝多芬8歲公開在音樂會上演出說成7歲,還無中生有地說莫扎特妒忌貝多芬;更為可笑的是說貝多芬上演《英雄交響曲》時,拿破侖突然來到音樂會,貝拒絕在他面前演出,拿破侖大怒不拔出手槍向舞臺砰砰開了三槍,致使舞臺布幕上還留下了三個洞,一時會場大亂,音樂會作鳥獸散…諸如此類天方夜譚式的故事不一而足。此書封面上標明是一本傳記長篇小說,應(yīng)該指出與貝多芬的傳記無關(guān),就小說而言,也是一部胡編亂造不堪卒讀的垃圾讀物。遺憾的是這種假冒偽劣的書籍竟讓混跡到我們的國家圖書館中去于一排排嚴肅的貝多芬著作并立在一起。
至于19種名為專著,實際上是把外國學者專著地譯文放到自己名下出書也不乏其人,這種不誠實的侵權(quán)行為已由黃旭東和孟文濤聯(lián)名在《中央音樂學院學報》加以揭露批評了。
[1] [2] [3] [4] [5] [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