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音樂課堂如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高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發(fā)展趨于完善和逐漸成熟的特殊階段,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自我意識很強,面對著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巨大的升學壓力,他們對時間的分配和知識的攝取都有著較強的主動性和明顯的選擇性。而高中音樂鑒賞----作為一門沒有硬性考試標準和要求的“副科”,自然就被他們排在了可有可無、可學可不學的位置。面對這樣的一個群體,音樂鑒賞教學就必須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作為一個從事普通高中音樂教學的音樂老師,應該怎樣來設計我們的音樂鑒賞教學,才能使我們的音樂鑒賞課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真正被學生接受并喜歡呢?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曾說過:“對于音樂教育,我最終關注的不是音樂的,而是能讓人產(chǎn)生愉悅的、精神的探討?!边@句話充分揭示了“樂yuè(音樂)則是樂lè(快樂)”的道理,它要求我們在音樂鑒賞模塊中,必須始終堅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導,在以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為主的原則下,整合各種教學手段,解放學生,讓他們在平等、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美,達到上好音樂鑒賞課的目的,讓學生經(jīng)常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tài)和愉悅體驗,使音樂課堂成為學生精神世界的家園。
本人根據(jù)多年以來從事音樂教學工作的一些體會,就高中音樂鑒賞課激趣教學談幾點初淺的體會:
一、設計一個好的開場白。
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往往最不容易集中,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好的開場白來吸引這些大孩子的注意力。如果能通過學生感興趣的開場白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那么這堂課就成功三分之一了。比如印象主義音樂這一課,我的開場白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印象主義音樂嗎?全班同學搖頭。接著我又問:那你們聽說過印象主義畫家以及他們的作品嗎?這時候有一兩個學生說出:凡高,向日葵。許多學生點頭稱是,畢竟在初中美術課中出現(xiàn)過。但印象主義音樂對于學生來說依然是個很陌生的課題。于是我先從印象主義繪畫開始,讓學生分別說出五幅印象主義繪畫作品及畫家的名字,接著簡單總結了印象主義繪畫作品的特征,并說明印象主義音樂是伴隨印象主義繪畫及印象主義文學而產(chǎn)生的,今天將要鑒賞的交響樂《大?!肪腿〔挠谄渲械囊环L畫作品。這樣,從學生熟悉的東西入手,就能很容易激發(fā)出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也就能使他們較快接受原本并不熟悉的東西。
二、充分運用心理暗示。
有位教育學家曾經(jīng)做過實驗,把同一首學生不熟悉的樂曲給兩組學生試聽,一組不做任何提示,而另一組則介紹這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作曲,著名樂隊演出,并且在很多地方引起了轟動。試聽后的結果差異十分明顯,給予提示的小組有70%的學生記住了這一音樂,而不做提示的小組則只有30%的學生能夠記住。其實這里就充分運用了心理暗示的作用。高中學生的思維方式還不成熟,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因此充分運用心理暗示做適當?shù)奶崾竞徒榻B,能有效激發(fā)學生鑒賞的興趣,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對某一個曲目進行教學時,我們不能只介紹作曲家和作品本身表達的意思,還應盡可能加以推廣,附帶介紹一些關于該作品的小插曲。比如我在講授《第九交響曲》時,在介紹樂曲本身的資料后,附帶介紹了一些樂曲獲得成功的盛況,如:觀眾給予了五次掌聲,甚至高于當時皇帝享受的三次掌聲的待遇,貝多芬不得不先后五次謝幕;貝多芬當時是在耳聾的情況下登臺指揮,因此無法真正聽見臺下雷鳴般的掌聲。聽了這些富有傳奇性色彩的介紹后,學生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都懷著極大的興趣希望能聽聽這么偉大的音樂究竟是怎樣的。
三、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
教學活動是教學整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和成效的好壞。而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所安排的各種教學活動,就是為了給學生主體提供參與表現(xiàn)的機會。中學生的表演欲望很強烈,一次表演就可能會給他的記憶里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并由此更加熱愛音樂。因此,我在每個學期都要組織兩次班級音樂會,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唱他們喜歡的歌,但前提是必須要說出喜歡這首歌的原因和對歌曲的理解、感悟。從實踐情況來看,學生們都很歡迎這樣的形式,在課前就進行了充分準備,精心挑選自己最喜愛的歌曲。演唱的時候,雖然有的孩子還很不好意思,是紅著臉唱完歌的,但內心深處他們還是很愿意參加這種表演的,因為當他們表演完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將是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在表演的形式方面我不加限制,可以是獨唱,也可以是合唱,還可以是民族舞、街舞,完全由學生們自己決定。這一舉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個班級的班長,平時文文靜靜,但是在音樂會上竟然唱起了爵士樂,轟動了全班,也令我嘆為觀止。還有一次音樂會,是為了迎接??扑嚬?jié)文藝匯演而舉行的,一個男生的單簧管獨奏《我心永恒》感動了全班同學,后來也一舉奪得科藝節(jié)文藝匯演二等獎。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你才能真正發(fā)掘出他們杰出的音樂才華和對音樂的巨大熱情。
四、讓音樂課堂也“流行”。
高中生對于流行音樂的熱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觀現(xiàn)實,我們必須正視這一現(xiàn)象。對于這些流行音樂,有些老師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我卻不這樣認為。我想,作為音樂教師,我們不能因為很多流行音樂涉及愛情就去禁止它,更應該看到的是,流行音樂中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只是這些東西學生并沒有去注意和吸納,這就更需要我們老師去發(fā)揮教育和引導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學生最熟悉的音樂素材,從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面切入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音樂課上,如果學生們不喜歡所播放的音樂,也就不可能接受你傳達給他的審美意識和價值觀。相反,選擇流行音樂作為切入點,卻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比如,在教授“多彩的民歌”這一單元時,學生都說音樂太土,原生態(tài)的演唱讓他們無法接受。于是我想:為何不給民歌穿上時尚外衣,添加一些流行元素呢?我把他們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收集改編過的加入了流行音樂元素的各民族民歌。這種民歌聽起來十分歡快,很符合青少年的鑒賞習慣,學生們都很喜歡,同時也讓我們對民歌的發(fā)展方向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組織開展了以小組為單位的賽歌會,要求他們演唱自己收集的民歌,這樣就使全班同學都能在娛樂中逐步熟悉各個民族的民歌特點,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給民歌穿上時尚的外衣,讓民歌更貼近青少年,是鑒賞教學中一個卓有成效的嘗試,也是上好音樂鑒賞課所要努力的方向。此外,我還把那些健康向上、適宜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特點、思想性與藝術性兼具的流行音樂曲目主動介紹給學生,并且將這些優(yōu)秀作品與一些粗劣的作品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正反對比中提高判別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
五、用心靈去感悟音樂。
學生不喜歡空洞地鑒賞音樂,因為他們對音樂的結構、調性、配器、和聲等其實是非常陌生的。與其給學生講解他們完全無法理解的艱深的樂理知識,不如讓他們學會用深情去感悟音樂,去體會音樂中的喜怒哀樂。比如在講授莫扎特的《第四十交響曲》鑒賞課時,與其高談闊論地講著莫扎特的《第四十交響曲》的調式結構是怎樣來表現(xiàn)“含著眼淚的微笑”的,不如講講莫扎特在創(chuàng)作《第四十交響曲》時難以想象的生活困境。由于當時妻子患病卻沒有錢買藥,饑餓的孩子沒有面包,莫扎特被迫在紙上寫的首先不是樂譜,而是借債的信件。他在給他的富商朋友普赫貝格的信中寫道:“我堅信您是我真正的朋友,也因為您了解我是個正直的人,我才會向您傾吐我心中的曲折,并請您給予幫助?!钡蘸肇惛裨谧x完這封信后,卻只給了他極少的錢。正是在這種困窘悲憤的情況下,天才作曲家寫下了他的最后三部交響曲。其中《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于1788年7月25日完成。莫扎特將曲調定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傷感和痛苦的g小調,同時在交響曲的開始部分沒有使用慢速度的引子。這是一部最陰沉,但也是莫扎特寫過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曲子的所有樂章都是抒情性的,其基調就是抒情風格加上悲愴氣氛,同時又充滿著憤懣激昂的精神。這部作品傾訴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但又不僅僅是作曲家當時貧寒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深深地凝聚了一個窮困作曲家的生活體驗,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慘遭遇和挫折的集中體現(xiàn),是莫扎特“含著眼淚的微笑”。學生其實是很善良的群體,在聽到莫扎特的窘迫后他們便會自覺地帶著深深的感情去體會“含著眼淚的微笑”,這既是音樂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情感教育。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音樂鑒賞課學會感悟音樂之美,了解音樂所要傳達的訊息,辨別音樂的民族文化特征,正確比較和評價音樂,并以音樂為載體,了解其所表現(xiàn)的各種不同門類的藝術,并最終在音樂的啟發(fā)下學會愛、懂得愛。只要我們廣大音樂教師都能夠用心與學生溝通,從學生的實際、學生的需要、學生愛好等角度來精心設計每一堂音樂鑒賞課,那么就會發(fā)現(xiàn),讓學生由單純的喜歡音樂轉變?yōu)榱私庖魳?,并發(fā)自內心地愛上音樂,其實也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