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介紹贛劇的唱腔
作者: 來源 :中小學(xué)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于產(chǎn)劇的形成按其聲腔先后而分成不同的階段,不僅在演出劇目上,每上階段都有不同的進展,而且在班社的組織上,也經(jīng)歷了一些不同的變化。早在明代弋陽腔的階段,戲班的組成,就有演員九人、龍?zhí)资窒掳巳耍瑯逢犖迦撕凸芾響蛳涞娜?,加上班頭和其他行當(dāng)人員,每一戲班約為二十八人左右。其中演員九人即是九個行當(dāng),分為正生、上生、老生、王旦、小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等。因為贛劇的班底是弋陽腔,其腳色行當(dāng)繼承了南戲的傳統(tǒng),除南戲七腳以外,還增加老旦和二花臉,俗稱“九腳頭”。而樂隊五人,其中鼓一人,大鑼、小鑼二人,大鈸、小鈸二人。明代的弋陽因為是干唱形式,除以嗩吶伴奏的吹找曲牌以外,再沒有使用其他的管弦樂器。而嗩吶是司鈸者兼吹。清代以后,在饒、廣兩府出現(xiàn)的亂彈腔,最初只比高腔的樂隊增加一個,即鼓一人,大鑼、大鈸為一人(同時兼司兩種樂器,又稱“夾手”),小鑼一人,習(xí)稱“武場”。而文場有胡琴一人,二胡一人,三弦一人,月琴一人(由司人鑼者兼),共有六人。其他組成人員與高腔班同。清末以后,由于贛劇演出劇目的增多,在演員方面又增加若干人,其腳色行當(dāng)出現(xiàn)了武生、二旦、茶旦、粉旦和四花。加上原有的九人為十四人。這時的贛劇班社為三十六人者,便稱之為大班;二十四人者稱小班。而很多大班的演出,集中體現(xiàn)人贛劇的藝術(shù)水平。
上一篇:贛劇現(xiàn)在高腔介紹
下一篇:贛劇高腔的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