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劇的戲碼品種有哪些
贛劇《竇娥冤》贛劇是江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發(fā)端于明代的弋陽腔,起源于贛東北地區(qū)。明、清兩代,以唱高腔為主,后來融合昆曲、亂彈腔諸腔于一體;贛劇的前身饒河班和信河班,都以演唱亂彈腔為主。其中饒河班以景德鎮(zhèn)、鄱陽、樂平為中心,保存了部分的高腔劇目,藝術風格也比較古樸、粗獷;信河班則是以貴溪、玉山為中心,沒有高腔,它的亂彈唱腔則相比較而言較為婉轉流利,舊時也統(tǒng)一稱作“江西班”。1950年時,合并饒河、信河兩個分支,正式更名為贛劇。
贛劇的戲碼品種有哪些
贛劇“江湖十八本”除表演承自南戲傳統(tǒng)的家庭劇題材之外,還有英雄演義等劇碼?!肚嗝窌?、《古城會》出自《三國傳》;《定天山》出自《征東傳》;《風波亭》出自《岳飛傳》;《龍鳳劍》出自《封神傳》,等等?!对戳骺急妗芬粫ㄟ^不同區(qū)域的目連戲與后世形成的連臺本戲的比較研究認為,“連臺本戲的發(fā)展實際就是繼承和發(fā)展目連戲文的結果”。 弋陽腔的演出經(jīng)常包含法事活動,贛東北即有“看大戲,做道士”的說法,弋陽縣老藝人還認為“弋陽腔是道士唱目連演變而來”?!吨袊鴳蚯?江西卷》認為宋元時期在弋陽縣落腳的南戲,本來專演《目連救母》戲文,但后來受贛地宗教習俗的影響,戲文逐漸變化,最終形成具有江西特點的南戲,稱之“弋陽腔”。
《目連戲》是弋陽腔的傳統(tǒng)演出劇碼。宋元時期的《目連戲文》只有四本,表演羅卜修行救母的故事。因為英雄演義的思想流行,江西藝人便按照《目連戲》的結構,編演《三國傳》、《水許傳》、《征東傳》、《征西傳》、《岳飛傳》等大本戲,通稱“目連-連臺-大本戲”。贛地戲班正以演出此些連臺本著稱,清朝小說《歧路燈》中的宋云柚便說:“我今日來請看戲,江西相府班子,條子上寫《全本西游記》。
清朝時期,弋陽腔在演出時常把連臺本戲拆開,抽出一本單獨演出,各類戲本打亂之后合稱“饒河高腔十八本”。江西東河戲玉合班有306年歷史,1952年散班,擅演高腔大戲,其劇碼就有《目連傳》、《西游記》、《三國傳》、《鐵樹傳》、《封神傳》等,而且都是一本戲能演十天或十二天的連臺本戲。
幾百年來,贛劇一直保留著明代弋陽腔“目連戲”演出武打技藝的傳統(tǒng)。弋陽腔著重于撲跌翻打的武技表演,并使用大鑼大鼓制造熱烈氣氛,融說唱、舞蹈、武術、雜技于一爐。如兩軍對陣,雙方主帥先以簡單的刀槍交鋒,然后便轉為雜技表演,名之曰“清”或“打臺”,開始雙方士卒齊齊翻撲,繼而逐個單翻,各顯技能,再是對打,有三節(jié)棍、九節(jié)鞭、竄椅子、大板凳等,甚至有時還加入竄火圈、三上吊、拋鋼叉等驚險動作。后因京劇的影響,逐漸只表演刀槍把子的武打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