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秦腔 >

秦腔的起源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陜西、甘肅一帶的民間歌舞,是在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長安生長壯大起來的,經(jīng)歷代人民的創(chuàng)造而逐漸形成,因周代以來,關中地區(qū)就被稱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因以棗木梆子為擊節(jié)樂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擊節(jié)時發(fā)出"恍恍"聲,俗稱"桄桄子"。

清人李調元《雨村劇話》云:"俗傳錢氏綴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陜西,以梆為板,月琴應之,亦有緊慢,俗呼梆子腔,蜀謂之亂彈。""亂彈"一詞在我國戲曲聲腔中的含義很多,過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劇種都叫"亂彈",也有曾把京劇稱為"亂彈",也有的劇種以亂彈命名,如溫州亂彈、河北亂彈,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為先、為主的梆子腔系統(tǒng)的總稱上。

秦腔"形成于秦,精進于漢,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廣播于清,幾經(jīng)演變,蔚為大觀",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堪稱中國戲曲的鼻祖,明代萬歷間(公元1573-1620年)《缽中蓮》傳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詞,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體,說明秦腔在當時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傳到其他地方了。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