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音樂“感受與欣賞”素質評價工具設計研究

作者:成都大學 魏平;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徐偉;四川省成都市龍江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22-07-07   點擊:
  摘    要: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實施體系中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感受與欣賞”是中小學音樂課程內容的四大學習領域之一。小學音樂“感受與欣賞”素質評價工具設計研究遵循信息化、學科化、兒童化、多元化四個基本原則,從分析課標、教材,細化、完善評價內容,確定指標權重、研制試題,抽樣測試、評估難度等環(huán)節(jié)把關,借助移動電子書和在線檢測網站平臺,讓評價更具科學性、系統性,讓評價工具更簡便易行、靈活高效、易于推廣。
  關鍵詞:評價工具; 感受與欣賞; 小學音樂;

  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實施體系中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課程評價,可以發(fā)揮評價的診斷、激勵與改善的功能,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也有利于教師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1]

  當前,我國中小學音樂學科評價多以班級音樂會、歌表演、課堂器樂演奏等方式進行,呈現出“重表演輕欣賞、重唱奏輕聽辨”的問題。

  其中,針對小學音樂“感受與欣賞”的素質評價更是普遍停留于簡單筆試層面,相關評價工具的開發(fā)、應用和研究成果尚不豐富。

  結合對小學音樂“感受與欣賞”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的分析,開展評價工具的設計、開發(fā)、應用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研究價值。

  一、評價工具設計的基本原則

  評價工具是指對評價對象進行測定時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研讀教育部頒發(fā)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可知,“對學生的評價是課程評價的主要方面,應以本標準中各教學領域的課程內容為基本依據,全面考查課程內容所涉及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要求”。其中,“評價內容”包含“音樂學習的方法與成效,音樂的體驗與感受能力,音樂的表現與編創(chuàng)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認識、理解”等。在“評價的方式與方法”里寫道,“如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對音樂的聽賞感知……如對音樂表現要素認知和掌握程度,對音樂體裁形式、風格流派的分辨,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背唱歌曲及演奏樂曲的數量等”[2]皆可形成評價。由此可見,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試題、問卷、檢核表等傳統評價工具顯然不能滿足小學生音樂“感受與欣賞”這一學習領域素質評價的開展。

  基于此,筆者及研究團隊在小學音樂“感受與欣賞”素質評價工具整體設計研究過程中,力求遵循信息化、學科化、兒童化、多元化四個基本原則。

  信息化原則,即指依托新的評價平臺,設計出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小學音樂“感受與欣賞”評價工具。具體包含移動電子書和在線檢測網站。

  學科化原則,即指遵循音樂是聽覺藝術的學科特點,更多地借助于音響和音樂本身,在評價內容的選擇、指標權重的劃分、研制試題的側重點等方面給予充分尊重的原則。

  兒童化原則,即指遵循小學音樂教育的規(guī)律,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出符合兒童審美、趣味、判斷和記憶的測評方式和評價工具的原則。

  多元化原則,即是借助新技術和新理念,豐富小學音樂“感受與欣賞”學習領域的測評體系,通過新的測評工具的應用,構建一個方便、快捷、可操作的測評環(huán)境,讓音樂學科評價方式更加豐富而多元,實現對原有小學音樂評價體系有力的拓展和補充。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