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對學生歌唱技巧的訓練研究2
(二)訓練路徑 1.激發(fā)興趣
與音樂表達的其他形式相比,歌唱是小學生相對熟悉且樂于學習的一種形式。合唱教學作為歌唱教學的一種,類似于集體性活動,強調學生的配合及參與。小學生的年齡小,對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滿好奇,內心極其渴望獲得他人的肯定與認同,而合唱教學形式與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相符,能獲得學生的認可,學生在合唱中會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4]同時在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不僅能通過情感教育來激勵學生、感染學生,也能借助游戲激趣,讓學生積極互動、主動思考、大膽提問,認真學習合唱技巧,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例如:學習《老虎磨牙》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情景表演(虎大王來了)的聲音游戲活動,即通過輕松敲擊鼓面來表現虎大王在森林中悠閑地散步;利用鼓槌急促刮鼓邊來表示虎大王饑餓后用牙磨石頭;短促地敲擊鼓面來表示虎大王慢悠悠地走向獵物;通過由慢到快的敲擊速度、由弱到強的敲擊力度來表示虎大王撲向獵物,并用最強音“啪”來表現虎大王捉住了獵物。在這個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進行“旁白”,指導學生用鼓進行情景表演,并適當添加一些其他音效或者打擊樂,促進音樂表現力的增強,激發(fā)學生的訓練熱情。
2.精選曲目
要想有效訓練學生的歌唱技巧,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活動時,應該精心選擇優(yōu)秀的合唱曲目,調動學生合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受到合唱曲目的豐富表現力,體會合唱的魅力及情韻。當然教師在合唱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述,在講述時選擇典型性或代表性的合唱歌曲,以此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聆聽和欣賞的興趣,更好地指導學生,讓學生在聆聽與欣賞中進行積極的思考、分析、比較,有效感知合唱中表達的意境及情緒,提高合唱的表現力。[5]例如:合唱音樂作品《草原就是我的家》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歌曲,鼓勵學生認真聆聽,在此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歌曲知識,如和聲、音調、音色等;然后要求學生用舒展的音色合唱歌曲,感受蒙古人民對草原的熱愛以及草原的美。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與樂曲產生情感的共鳴,感受曲目中蘊含的思想情感,提高合唱興趣。
3.科學指導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期,如果訓練方法不科學,不僅會造成學習效率的降低,還會讓學生形成不正確的訓練習慣和錯誤的認知,甚至對學生聲帶的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對此,小學音樂教師在合唱教學中實施歌唱技巧訓練時,必須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指導,秉持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進行遞進性訓練,如:引導學生對基本的歌唱氣息控制法加以掌握,學會利用氣息控制音律;針對聲部訓練,要求學生進行兩聲部的訓練,在保證兩聲部音準的基礎上進行三聲部訓練。另外,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基礎性訓練,耐心指導、嚴格把握歌唱技巧的準確性;或者是注重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對科學訓練音準的方式方法加以掌握,如正確運用柯爾文手勢等。
4.小組合作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師面向的教學對象是全體學生,而學生之間在合唱能力與歌唱水平等方面各有不同,如有些學生在音調和音色方面尚有欠缺,有的學生較為熟悉合唱技巧等,因此教學方面存在較大難度。鑒于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加以平衡,有效提升學生的歌唱技巧水平與合唱能力。[6]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合唱能力和歌唱技巧方面出發(fā),將合唱基礎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然后組織各組學生進行豐富多樣的合唱比賽活動,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合唱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固定各組合唱的曲目,在此基礎上進行訓練,如:要求各組結合歌曲《踏雪尋梅》進行合唱比賽,從小組合作的力度與合唱的效果等方面進行點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
5.多樣輔助
雖說開口唱歌極其簡單,但是要想提高音準的平穩(wěn)性以及合唱的技巧性則很難。通常合唱技巧的訓練和學習相對枯燥乏味,需要教師在合唱教學中實施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從而有效輔助與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訓練的主動性。例如:低年段的小學生不熟悉歌唱技巧,所以教師在合唱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歌唱技巧訓練時,應該以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和意識的培養(yǎng)為主,借助樂器演奏、聲響模擬等手段輔助引導學生學習無法發(fā)出或相對陌生的聲音,以便學生直觀感知不同的音色;或者是利用節(jié)奏朗讀的形式輔助學生學習難以跟上的節(jié)奏,讓學生熟練背誦出節(jié)奏,在此基礎上逐步掌握與跟上節(jié)奏。[7]針對高年段的小學生,開展歌唱技巧訓練活動時,教師應該以合唱聲部規(guī)律、識譜訓練等方式為主,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歌唱技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