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情感模式的探究
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情感模式的探究
溧陽市燕山中學 狄永紅
【內容摘要】歌唱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受學生的歡迎、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抵觸情緒。而情感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為此,我們提出《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情感模式的探究》這一課題研究,且對它進行了幾年的探索和實踐。發(fā)現進行這一課題研究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逐步地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深入體驗音樂意境等。
關鍵詞:歌唱教學 情感模式 醞釀感情 以情激趣 情感喚起 情感深入 聲情并茂
筆者曾經在學校做了一項調查:100%的學生喜歡隨口哼唱歌曲,尤其是當今流行的歌曲,如“超級女聲”唱的歌和某些當紅影視歌明星唱的歌等,問他們喜歡的原因大多是:“他們的歌唱得帶勁”、“他們的表演、跳舞很火、很吸收人”等,而50%的學生不喜歡唱課本上的歌曲,認為課本上的歌不好聽、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等。這一調查不能不令在一線工作的音樂教育者們感到震驚和汗顏,它警示我們,歌唱教學的改革已勢在必行。
仔細思索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我們音樂教師的教學觀念引起的,在歌唱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聽賞錄音或教師的范唱――學唱歌譜――學唱歌詞――歌曲藝術處理。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受學生的歡迎,而且還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產生了抵觸情緒,也降低了學習效率。
“超級女聲”等當紅明星唱的歌之所以吸引人,關鍵是他們唱得很動情、演唱時很會“煽情”,是用他們的“心”去唱歌的,學生之所以不喜歡上“唱歌”課,原因常常是我們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略“情”的重要性。因為在教學活動中,情感具有引動、定向、激勵和強化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及內化??梢哉f,情感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缎乱魳?a href=http://dryriverboys.com/kegaizhuanti/list0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課程標準》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放在了總目標的首位,且指出: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yǎng)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由此可見,情感教學是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重點。為此,我們提出了《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情感模式的探究》的課題研究,并對該模式進行了幾年的探索和實踐:
第一,課前預習――醞釀感情
“感人心者莫過于情?!?a href=http://dryriverboys.com/Knowledge/si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歌唱教學中的“情”從何來?理所當然是從教學內容中來。離開了教學內容,課堂教學的情感感染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車之車。教師在授課前,應事先充分挖掘現有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多尋求些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需求的結合點,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并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適當地更新和補充教學內容,把時代氣息濃,緊貼學生現實生活、符合學生“胃口”的材料找出來充分到教學中,以提高學生學習歌曲的勁頭和情趣。
例如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的學習,在教這首歌前,教師應事先非常熟悉這首歌曲,包括這首歌的歌詞、感情基調、創(chuàng)作背景、作曲家王立平的生平及其它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等,然后,教師可以叫學生按以上的思路去預習該歌曲,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或上網查資料,或上圖書館、新華書店查資料,或借(買)音響資料等,“醞釀感情”首戰(zhàn)告捷,待到上課時教師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第二,導入歌曲――以情激趣
1、通過“情境”激趣
情境教學主要是由某種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動而產生的一種特有的心理氛圍,就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審美注意,當學生進入一種特殊環(huán)境,面對特定的審美對象,耳聞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和新異性的事物時,新鮮感便會油然而升,就會對這節(jié)課產生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緒。因此,教師應使學生“觸景生情”,教師平時要多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這些都要求具有新穎、形象、直觀等特點,可以創(chuàng)造出引人入勝的教學情景。
如在導入《大海啊,故鄉(xiāng)》時教師可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兒童在大海邊自由嬉戲的情景,隨著年齡的增長可播放兒童長大后一個人在海邊回憶、彷徨的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習興趣自然就點燃了。
上面的導入正符合新課程的理念,“體驗性”是現代學生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情和意識?!昂_叀钡捏w驗使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僅僅屬于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長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生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
2、通過“教師的情”激趣
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的雙向交流過程,其過程充滿了熱烈的情感和情緒,是產生良好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原因。學生在歌曲的學習中體驗和表達歌曲的情感,這是歌唱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這就要求教師上課時必須包含豐富的情感,以情動人、以情感人,充分發(fā)揮情感的疏導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教師要“以情激趣”,歌唱藝術是情感的藝術,是人民情感的凝聚,具有強力的感染力。但缺乏感情投入,哪怕你的基本功再好也很難打動學生的心。每一首歌曲作品都有不同的獨特的情感,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在導入歌曲時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歌中的人物,與總體形象同化,達到人我一體、物我交融的境界。從心理活動來說,我就是歌中的人或物,置身于歌曲音樂形象中。然后以以情感人,以情帶聲的范唱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這樣才能有效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的“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北愕玫搅蓑炞C。
再如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的導入,該歌曲以質撲而深情的語言、優(yōu)美而平緩的旋律,表達了人們對大海、故鄉(xiāng)和媽媽深厚、真摯的情感。在該歌唱導入時教師可以想象“我”就是歌曲中的主人翁,“我”長大離家后看到大海會想起故鄉(xiāng)、媽媽,無論“我”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大海、故鄉(xiāng)、媽媽。合理的想象、豐富的生活體驗,產生了情感的源泉,不管教師的嗓音條件好壞與否,只要充滿了真摯的感情,通過熟練自如的范唱,就會激發(fā)出學生的情感火花來。
第三,學唱歌曲――情感喚起
創(chuàng)作者受一種內心涌動情感的支配創(chuàng)作了歌唱作品,每一作品有不同的結構,在歌唱教學中,教育者要運用自己綜合的素質,把歌唱作品中的情感挖掘出來,并把這種情感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的情感喚起,在傳統的歌唱教學中,常見的就是把音樂太理性化,把音樂美育課上成了一門德育課,教育者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冷冰冰地向學生講授歌曲是什么時代背景,表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應該如何去理解曲子等等,這樣理智地分析和粗暴地灌輸非但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會導致學生的反感情緒。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音樂作品的情感理解上,允許有一定的差別,應該鼓勵學生隨著音響印象展開想象的翅膀,進入歌唱作品的豐富情感氛圍中去。在這種情況下,課題組做了以下方面的嘗試:
1、節(jié)奏的掌握
有人說節(jié)奏是音樂的生命,而速度又是節(jié)奏的靈魂。要想把作品唱活,它需要具有能夠每個音符的內在生命里表現出來的能力。節(jié)奏,是心靈動態(tài)的表現,是生命力,節(jié)奏型反映了人們的感情狀態(tài),不同的感情狀態(tài),出現了不同的節(jié)奏形態(tài)。人的感情是可調整的,節(jié)奏也是可調整的。這說明“節(jié)奏是受控制與感情和思維的影響的”。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作曲家?guī)缀跏菑倪@里動手,利用節(jié)奏的特性抓住人物的內心。節(jié)奏,反映人物的感情動態(tài),人物節(jié)奏的特點是歌唱表現的基礎。節(jié)奏也是內在的生命力,善于掌握節(jié)奏就能生機勃勃,激起聽眾的熱情和興奮,節(jié)奏處理得好,歌唱就流暢自如,大有生氣,處理不好就會令人昏昏欲睡。
如《大海啊,故鄉(xiāng)》的基本節(jié)奏型是“×× ×?××”和“×× ×――”,前一種節(jié)奏速度較慢,象人在緩緩思考,后一種節(jié)奏型較疏松、速度也較慢,象人在訴說,這兩種節(jié)奏型都正好符合這首歌曲的情緒狀態(tài),都表達人們對大海、故鄉(xiāng)和媽媽深厚、真摯的情感。教師可重點教唱學生這兩種基本節(jié)奏型,可以用打節(jié)奏、在鋼琴上聽音的方法來學習,學會這兩種節(jié)奏型后,其它較簡單的節(jié)奏學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2、分段的學習
教師對每一作品有一個總的設計,要掌握全曲的思想感情,設計全曲的布局,要明確音樂發(fā)展的層次,決定歌曲的高潮等。
如《大海啊,故鄉(xiāng)》全曲為單二部曲式,前段是撲實的敘述,后段音區(qū)稍提高,是情感的抒發(f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為該歌分層次,前段用什么情緒(語氣)唱,后段用什么情緒(語氣)唱,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可總結,歌曲分兩個層次,前段用敘述型的語氣唱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后段是抒情部分,曲調隨著歌詞逐漸推進,抒情語氣越來越強。
3、歌曲的聆聽
歌曲是音響的藝術,它的情感表現源自音響和精彩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聆聽歌曲,喚起學生情感,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使學生對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層次的感受和理解,引導學生產生美的體驗。這種體驗對學生心靈的影響遠勝于一般媒體對其影響,它能激發(fā)學生心中潛在的力量,獲得藝術審美體驗。對于初中生而言,聆聽歌曲盡可能避免單純、枯燥的反復練習學唱,適當加入一些與音樂表現內容一致的畫面或解說,更容易抓住學生的心,學生掌握歌曲的速度將會加快。
如《大海啊,故鄉(xiāng)》分段學習完成后,可采取聆聽歌曲的方法來學習歌曲,聆聽的方法可由教師范唱或放錄音或讓各組同學相互輪流唱的方法來達到加深歌曲印象的效果。
第四,鞏固歌曲――情感深入
音樂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通過音樂情緒與情感的這種特質,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強度,使人的情緒、情感同音樂情緒、情感和諧地溝流與交流,應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且它著重指出,音樂情緒與情感體驗不能僅僅停留在外化的層面上,更需要內心深處的體驗,尋求那種動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藝術效果與境界。在這方向的指導下,我們作了以下嘗試:
1、引領體態(tài)律動
學生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一些體態(tài)律動,這是情感體驗的自然行為表現。例如:隨歌曲有節(jié)奏地拍;隨旋律晃動身體等行為。這樣的體態(tài)律動雖然形式簡單、直接,但它說明學生已經體驗到歌曲本身的內容,有了初步體驗感受,這是學生更深入地體驗歌曲情感的基礎。有些學生平時不愛表現自己、不好意思做體態(tài)律動把自己的體驗表現出來,教師要鼓勵、肯定學生表現出來的體態(tài)律動,為了使大多數學生都能隨音樂作相應的體態(tài)律動,首先教師自己要帶頭做一些體態(tài)律動引領學生表現。
如《大海啊,故鄉(xiāng)》學得差不多時,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做體態(tài)律動,這首歌曲是三拍子的歌曲,強弱規(guī)律很明顯,教師可在學生周圍做三拍子指揮圖式,學生會很自然地跟著教師劃拍子,邊劃邊歌唱來感受歌曲。另外,《大海啊,故鄉(xiāng)》這首歌曲以“托物言志”的方法來抒發(fā)情懷,“大?!笔呛苄蜗笊鷦拥模處熆梢龑W生做海水蕩漾的體態(tài)律動。
2、引發(fā)情感歌唱
聆聽歌曲有了體態(tài)律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演唱歌曲,讓學生從自己的演唱中進一步體驗情感,感受歌曲的內在美。在已有的基礎上學生唱會歌曲不難,關鍵在于引發(fā)學生的情感會唱歌。前者要求學生唱準旋律,后者要求學生唱出內在美。會唱歌與情感體驗是相輔相成的,情感體驗是會唱歌的前提,會唱歌是深入體驗情感和歌曲內在美的保證。
如《大海啊,故鄉(xiāng)》這歌,學生基本上都會唱時教師要對他們提高要求,要告訴學生你們的旋律是唱得差不多了,但是要懂“會唱歌”:清代立漁說:“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無曲,此所謂無情無曲?!敝?a href=http://dryriverboys.com/xqqy/jingj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說:“我們將唱腔為劇情服務,一個演員如果干巴巴,在臺上唱戲詞,也會把觀眾唱跑的”。如果將這兩個名人的話講給學生聽,學生會知道老師是“用心良苦”的,他們會受到感染,把歌曲唱得動聽動情的。
3、處理歌曲結構
①處理歌曲高潮
每一首作品都有它的高潮,音樂的高潮是作品感情最飽滿、最濃烈、最緊張、最感人的地方,是演唱必須去全力以赴處理好的一部分,使之在聽眾心中激起強烈的震蕩。一般高潮往往出現在全曲的最高音上,但也不是絕對的,常見的高潮安排在歌曲的后部分或即將結束的地方。高潮點即是全曲感情和思想的集中點,要掌握得當。
如《大海啊,故鄉(xiāng)》這歌曲的高潮也不例外,它的高潮點出現在最高音“6”上,且出現在后部分,后部分是作曲家直抒胸臆、感情最為強烈的地方。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來且唱時要加大音量和加強力度,表達自己深厚的情懷。
②處理歌曲結尾
如果要處理好一首作品,結尾在整首作品占有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好的演唱開頭與結尾都是功底的表現,好的結尾應會帶來“余音繞梁”的效果。當然,演唱者對作品的結尾的處理,是要依據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而不能憑個人的好惡來隨意的發(fā)揮。
如《大海啊,故鄉(xiāng)》的原曲還有一個結尾部分沒編在教材里,在歌曲教完后教師可把結尾的歌譜(詞)發(fā)給學生,同時自己范唱或放錄音給學生聽一下結尾部分,相信學生會喜愛這一結尾部分,并很想學習這結尾部分。這樣學生的情感便被一點點地喚起來了。
第五,表現歌曲――聲情并茂
新課標還強調在“演唱”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問題:“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是我們在歌唱教學中期望達到的主要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音樂表現手段,來表達歌曲的情感與風格。音樂教師在歌唱教學中對于“有表情地唱歌”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為此,要注意引導學生體驗表現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鋪墊等方面的特點,運用這些特點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啟發(fā)、鼓勵學生在歌曲藝術處理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嘗試。對于“有表情地唱歌”,我們是這樣理解的:
1、朗誦、表演的運用
音樂教育以審美對象來激發(fā)人的審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過情感體驗而獲得心理的滿足、情感的共鳴,使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在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進入角色意境中,可通過朗誦或表演來達到。
如學會《大海啊,故鄉(xiāng)》后教師可以挑選愿意上臺朗誦或表演的同學上臺來表現,可以讓兩個學生表演歌里的人物、讓幾個學生表演大海、讓一個學生在旁進行配樂朗誦,在這樣的氛圍下他們的情緒會相互影響、相互啟迪。這將會是一堂課的一個教學亮點!
2、創(chuàng)造的運用
“創(chuàng)造”是指在學生鞏固應用認知成果的同時,向一個高層次發(fā)展,使學生在知識的應用,拓展和延伸過程中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和情感的滿足。是學生親自體驗音樂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設的特定情境中,擔當他所向往的,能展示自己特長的角色,也是對音樂深化理解的一種體現。藝術的本質是情感,而音樂藝術又是最具情感的藝術,情感因素是人的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是前四個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感受達到的,本階段教師通過設計學生表現歌曲的活動,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精神。讓每一位學生盡可能參與到表現對音樂理解的活動之中。如何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可根據作品的內容,讓學生分組創(chuàng)編,如成立小組創(chuàng)編律動、舞蹈、用樂器富有情感地伴奏,為歌曲編配簡單的畫面等。
如《大海啊,故鄉(xiāng)》全班學生都會唱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成各種創(chuàng)編小組:有的小組創(chuàng)編符合該歌曲的舞蹈動作、有的小組用各自帶來的樂器為歌曲伴奏、有的小組用自己的畫筆編配大海的畫面等,待學生編創(chuàng)練習得差不多時,教師可以讓大多數學生深情地唱全曲,同時每組派代表到前面來表演,每個學生都在用自己的獨特的藝術方式為歌曲添彩,學生的藝術潛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這堂課也將在學生的創(chuàng)造中得到升華。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情感模式的探究》這一課題研究,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逐步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他們深入體驗音樂意境、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促進他們的形象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個性的發(fā)展。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靈活使用這一模式的基礎上的,學無止境,教無定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有不斷探新求索,才能不斷完善!
參考書目:
《音樂課程標準解讀》、《走進新課程》、《中國音樂教育》、《中小學音樂教育》、《歌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