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課改專題 > 小學音樂課改 >

新課程下音樂教師微型課題研究與專業(yè)化發(fā)展探析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點擊:

摘自:《洪嘯音樂教育

【內容摘要】

本文選取音樂教師“微型課題研究”作為論述對象,從微觀的角度,針對微型課題的課題確定--方案設定--實施過程--成果等四個方面,就如何通過微型課題的研究給教師以“貼身式”的專業(yè)引領,全面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關鍵字】微型課題;挖掘量體裁衣;交流留白;

【正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專業(yè)化”日益受到來自教育各界的關注和探討。那么如何尋找到一條發(fā)展之路,通過研究解決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水平,積累真實、切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呢?筆者認為“微型課題研究”正是教師自我提升,自我發(fā)展的一種助推器,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困惑“厚積薄發(fā)”后度身定制的。微型課題的特點是“小切口、短周期、重過程、有實效”,教師對于它的研究不在于能發(fā)現(xiàn)教育的普遍規(guī)律,而是把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即時梳理、篩選和提煉,使之成為一個課題,并展開扎實的研究。通過實踐--研究--反思--提升這樣一個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滿足教師自身專業(yè)化成長的內在需求,最終能夠將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與新課改的召喚水乳交融。筆者就如何有效開展微型課題研究,實現(xiàn)教師自身專業(yè)化發(fā)展,從以下四個角度來談一談。

一、課題的挖掘,問題即課題

在微型課題的確定中重視的是教師個體的獨特性、教育問題的情境性和個人需求的實在性,這是與大型的課題很不相同的,因此我們課題選擇的出發(fā)點應該在:我們自身在教學中面臨的最大困惑是什么,最需要解決的是什么,在教學中我們最為感興趣又是什么。我們需要即時關注,關注自身教育教學中的有意義的事件,關注日常教育教學中的有價值的困惑。有了問題便有了課題,即發(fā)生即研究?;谶@幾點,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式來精心提煉課題的主題:

(一)關注教學中的細節(jié),挖掘課題

“生活中不是缺乏問題,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蔽覀兊恼n堂也一樣,我們會常??嘤跊]有具有價值的課題去做。然而當我們真正的用思想去關心課堂,用我們的眼睛去觀察每個學生的每個動作表情,用我們的耳朵去傾聽來自課堂的不同的聲音,也許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無處不在。在我們的課堂中很多時候一種現(xiàn)象即是資源,一個學生便可提出問題。

比如我在音樂教學中都會發(fā)現(xiàn)高年級的學生不喜歡音樂課,唱教材中的歌曲毫無興趣,而對流行音樂“情有獨鐘”,這樣的情況的出現(xiàn)不僅課堂紀律不盡人意,有時甚至連教學目標也無法達成。于是我就以此為課題,對學生心理,流行音樂的音樂元素加以分析,改善我們高年級段音樂課的現(xiàn)狀。又如我在課堂中會發(fā)現(xiàn)和我交流的往往只有幾個“尖子生”,而別的學生似乎并不熱心參與,那么我就開始反思反思我的課堂的評價機制是否健全,是否照顧到全體學生了,并以此為主題進行進一步深入得研究。因此我想學會關注,做個教學的有心人,很多時候“問題”就會源源而來。

(二)關注相似的困惑,提煉課題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很多的困惑都會出現(xiàn)相同或相似的情況。為避免重復的主題和更有利于課題方案設計的系統(tǒng)性,我們可以將種種困惑加以整理,并且對此進行分類??梢詫⒖此脐P聯(lián)的困惑進行具體的聯(lián)系和分析。比如說我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低年級孩子對課堂上出示的音樂樂器十分的感興趣,然而對認識音符卻索然無味;對配有動畫的音樂特別容易掌握,可是單純得看歌詞唱歌注意力和集中。我便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發(fā)現(xiàn)這其中有共同的聯(lián)系--低年級學生音樂課堂興趣的培養(yǎng)。這就對我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一次“瘦身”,把眾多問題變?yōu)橐粋€主題去探討,這樣的課題提煉就更全面,更科學,也更能滿足我們個人提高專業(yè)化的需求。

二、研究方案設計“量體裁衣”,提升多元能力

每個微型課題的主題都是不相同的,因此在設計研究方案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提出兩個問題,即: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的內容和方法之間存在了緊密的聯(lián)系。在科研活動中我們可以多種科研手段同時進行的,我們必須仔細得去推敲研究的目標,尋找出最契合科研手段作為一條主線,推進我們科研步驟的發(fā)展,這將更有益于讓我們自身得到切實提高,也有益于我們研究的成果更具有借鑒的價值。以下我就列舉兩個為課題“量身定做”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打造特色課程,樹立全新理念

音樂教學是一種富于技能性的教學課程,我們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很多時候觸及到課本中未能提及的音樂知識或技能。比如說對于《如何對學生進行歌唱習慣培養(yǎng)》、《低段學生識譜方法探索》這些微型課題的研究,它涉及到童聲系統(tǒng)性的歌唱方法的培訓或者是低年級孩子認知水平的,這就意味著這些課題的促成并不是通過一堂課或者一次練習便可以收到成效的,而是需要教師長期的、有階段性得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方能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

在《如何對中年級學生進行歌唱習慣培養(yǎng)》這一課題中,我是這樣分析的:美好童聲的訓練是個系統(tǒng)緩慢的學習過程,欲速則不達。從學生歌唱的正確姿勢養(yǎng)成到學會呼吸,從發(fā)聲聯(lián)系到歌唱聯(lián)系,這都需要非常專業(yè)的理論知識給予支撐,并且在教學的同時隨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調整,這樣才能將學生的唱歌習慣向著健康科學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我思考著將科學的童聲合唱訓練方法與我們的教材歌曲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定系統(tǒng)性的課程讓學生加以學習,我們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才能得到實在的進步和提升,研究成果也更具有有效性和借鑒性。于是通過對三年級教材歌曲的分析,我制定了一下課程:

課程目標

過程安排

所選教材歌曲

歌唱前的準備

1、歌唱正確姿勢訓練

2、練聲前的準備

3、學會呼吸

《搖啊搖》

《草原上》

歌唱時候的聲音位置的確定

1、用念歌詞的方式引導低位高唱

2、克服歌唱中卡、擠、壓的歌唱練習

3、克服發(fā)虛音練習

《啊,蘇珊娜》

《小酒窩》以及欣賞歌曲《春曉》

歌詞咬字練習

1、繞口令練習

2、糾正歌曲中咬字問題

隨課程進度而定

聲音力度處理練習

1、發(fā)聲練習中訓練

2、學看指揮手勢自我控制聲音力度練習

《啊,蘇珊娜》

《我是草原小牧民》

聲音連、斷、跳的練習

1、用發(fā)聲練習訓練

2、學習連、斷、跳不同的呼吸方法

3、選擇歌曲進行練習

《小酒窩》

《桔梗謠》

《四季童趣》

初步的和聲訓練

1、聽辨簡單音程并運用柯依達手勢提高準確性

2、簡單三度音程的合唱練習

3、趣味游戲鞏固練習

《鐘聲叮叮當》

《美麗的黃昏》

以上的課程計劃就是這個課題探索的主要方式和程序,當然具體的操作過程還需要教師根據大致目標設計出具體的教案進行課堂教學。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我們還要不斷融入新的理念去調整和發(fā)展自己事先預想的課程,這樣的研究取得的結果將為我們以后在課堂中進行童聲訓練發(fā)式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供一筆寶貴的財富。

(二)分階段測驗分析,從比較中總結經驗

音樂欣賞教學中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的探索與學生歌唱方法培養(yǎng)的探索不同,如果說歌唱教學我們能直接通過學生歌唱的聲音來確定研究成果的話,那么對于欣賞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我們很難做出一個具體的判斷:我們的研究是否有成效,我們實施的效果究竟如何。因此必須尋找一種能夠較為直觀比較出在實踐前后有所不同的一種研究方法,這樣才能對我們的繼續(xù)研究提供一些線索和保障。

因此我們選擇了測驗與比較相結合的方法:選擇在研究過程中的一定時期對我們教學的效果進行測驗、分析和統(tǒng)計。我是這樣具體操作的:通過欣賞教學以后,對學生聆聽音樂并能表達自己情感的能力分為三個方面的測試:1、聆聽樂曲用繪畫表達意境;2、聆聽樂曲用文字表達情緒;3、聆聽音樂書面回答問題等,然后運用統(tǒng)計學的運算原理,以直觀數據的形式歸納總結我的教學方法與進程是否有效,通過這一系列的具體操作來推進《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主動體驗與表現(xiàn)研究》這一課題的進程。

我將五年級的兩個班,分為實驗班與對比班兩類,并進行分階段不同方面的對比測驗。以下為某一階段的研究數據分析:

測試內容

班級

N

X2

S2

Z

P

顯著性

描繪出音樂具體意境相似程度

實驗班

48

19.41

1.24

10.55

P<0.001

差異顯著

對比班

45

17.36

3.44

 

根據音樂情緒,描繪形式層次明顯性

實驗班

48

16.22

0.52

9.66

P<0.001

差異顯著

對比班

45

14.35

1.56

發(fā)揮自己豐富聯(lián)想,有自己獨特想法

實驗班

48

18.79

4.12

6.55

P<0.001

差異顯著

對比班

45

15.26

4.45

以上測試曲目為肖邦的《雨滴》,測試手段為繪畫。在測試的過程中教師不作任何講解,讓學生自己聆聽,展開想象。從測試結果顯示實驗班的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和獨創(chuàng)性均優(yōu)于對比班的學生。由此我便可以對自己的研究做出一個整理和肯定,也為下一個階段的具體操作做好借鑒。

三、構筑多方交流平臺,以反思“充電”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在我們微型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我們經常會因為已有知識或經驗的不足遇到不同的障礙,因此反思必不可少。以什么方式反思最為有效呢?我們經常性能做的是從書中獲取經驗,自我的反思調整。然而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拘泥于自己狹小的思維,而“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什么問題都通過自己的思考而得出,這即不全面,也不科學,甚至有可能將課題的研究成果的走向引向偏頗。因此我們提倡應該構筑多方交流的平臺,汲取各方的智慧,用這種“充電”的方式來豐滿我們課題的內涵。在微型課題的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以下兩點交流與反思的方式相結合的方法較為有效:

(一)面對面的交流--“學術”沙龍

一個學校音樂老師只有寥寥幾人,和語文數學學科的龐大隊伍比起來,我們可謂是“弱勢群體”,很難在學校范圍內進行較有深度的學術討論。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點,結合周圍學校同樣渴求交流的音樂老師,定期定點組織音樂沙龍活動。通過這樣面對面的交流,說出困惑,共同解決,搭建交流、互助、共同發(fā)展的平臺。這樣的交流對我們促成課題的有效性,帶來很大的幫助。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實施。1、征集有價值的問題,對每期沙龍都確定主題,帶著問題來討論。2、邀請在我們中間教學較為出色的老師介紹自己的經驗和做法,學習借鑒。3、播放課例,共同反思總結等。

也許并不是每次沙龍都直接涉及我們正著手操作的課題,然而很多時候教學是互通的,面對的學生的特點是共有的,我們可以篩選在實踐過程中相關聯(lián)的困惑,和同行共同解決問題,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可能就在這種圓桌式的交流中生成。

(二)數字化的交流--BOLG

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不僅僅是要自己記錄受到感觸的教育故事,而且要“讓自己的聲音被別人聽到”,網絡日志作為我們教育故事以及新觸及的教學理念的交流平臺。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把自己在課題操作過程中的困惑,反思,范例和經驗和他人共享,與此同時也可以借鑒別人的故事共同反思,也很可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一些意外的驚喜--在線得到專家的引領,為我們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生長點。

一次在BOLG中我這樣寫道:“學生在發(fā)聲練習的時候可以按照我的要求,聲音位置都不錯,但是為什么一到唱歌曲的時候,就全沒了效果。我百思不得其解,盡管我也如同在連聲時那樣反復提醒,但學生似乎都變笨了……”過了幾天,在一篇回復中,一位同行寫到:我也曾經與你有過同樣的困惑,有個方法可以借鑒。就是運用朗誦式的方法念歌詞,讓學生在聲音的高位來朗誦,再來演唱……。于是我將這位老師的方法馬上進行了運用,發(fā)現(xiàn)學生歌唱的興趣極為高漲,而且確實可行有效,馬上把這種方法納入了我的課題方案中。

這就是網絡日志在課題研究中的價值,通過這種形式的交流,讓我們素不相識缺有著共同追求的教師進行思維的碰撞。一個是教師的所思所想,一個是全球化數字化的交流環(huán)境,兩者的相互交融,為我們在科研環(huán)境中的老師提供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四、為成果留白--不是終結而是開始

古希臘生物學家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因此我們不能讓課題總結出的成果和經驗把我們的頭腦填滿,把它作為我們知識積累的終結,而是需要適當得給予成果一些“留白”。何謂留白?所謂的“留白”,原是國畫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構圖方法。其意是白當黑,可以達到虛實相映,創(chuàng)造出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給課題成果的留白可以是在于形式上的,比如說在成果旁多些備注或者空白頁,給自己在書面上有更充足的空間來豐滿或者推翻過去的經驗。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給自己留下思維的空間,調整的空間。留白的意義更在于讓我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補白”。

世界在不斷發(fā)展,不斷變化,我們的教育教學更是如此,不斷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沖擊著我們的課堂。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很可能會有更新的教學手段和理念取代過去。我們應該把課題的成果當作是一種新一輪提升的開始。這種提升的意義在于讓新的經驗點燃我們的思維,我們得不斷得挑戰(zhàn)自己,并嘗試著推翻自己的過往經驗,并做出新的嘗試,讓我們已有的教學經驗和方式顯得更為豐滿。我想這也是教師實現(xiàn)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的途徑。

尾聲

新時期的教師不應該再是教書匠,而應該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風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在微型課題的實踐中,我們可以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有自己獨特的追求,有獨立進行教育科研的意識和能力。開展這樣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使我們整個教育過程成為實現(xiàn)和提升生命價值的過程,成為我們教學專業(yè)發(fā)展道路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參考文獻:

1.吳銳淼主編:《中小學音樂教學案例與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

2.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金亞文主編:《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