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音樂教學與培養(yǎng)審美做人能力的理念與策略
摘自:《基礎教育參考》
音樂教育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它通過對人的審美能力的挖掘和培養(yǎng),達到對人的心靈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目的。
一、教師的審美修養(yǎng)是基礎
首先,要按照美的規(guī)律塑造自己,并在自己的教學和日常行為中為學生樹立美的榜樣。一是要有美好的心靈、高尚的情操、合乎邏輯的語言、親切誠懇的態(tài)度、端莊的作風、樸素大方、整潔美觀的裝束、優(yōu)美的姿態(tài)以及文雅莊重的舉止。還有一點更為重要,就是要具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即通過引人入勝的教學吸引學生,使其熱愛音樂,理解音樂,從而感悟音樂中的美好和高尚。其次,音樂教師必須認識到這一點:普通音樂教育的魅力不完全在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更在于啟迪、激勵、教育和感染學生。音樂教師的任務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如我在教唱初二年級第二單元的《小鳥,小鳥》(電影《苗苗》主題歌)時,就把自己當作學生的一員,和學生一起討論歌曲中最好聽的地方,讓學生喜歡哪一句就學唱哪一句。在討論休止符的唱法時,我提醒學生思考小鳥走路的姿態(tài)甚至和學生一起學小鳥走路,讓他們大膽地模仿小鳥走路時的感覺(輕盈、跳躍),從而感受歌曲中休止符的正確唱法,好像他們自己就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小鳥,在藍天、在湖邊、在草地盡情地歌唱、嬉戲。在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只有真正地和學生融合,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音樂空間。由此,我更加感到,教師自身的審美修養(yǎng)和教學中的審美意識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基礎。
二、課堂教學是紐帶
1.注重心理因素
(1)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解除學生的心理負擔關注學生的地位和作用,關注學生生命的尊嚴和個性的發(fā)展,關注學生自主的態(tài)度,讓學生自主判斷,自主選擇,使之在教育教學和生活實踐中成為加強自我修養(yǎng)、增強人文底蘊、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學習主體、思維主體、設計主體和活動主體,以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
(2)豐富音樂實踐活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音樂教學大綱》中指出:課外音樂活動是學校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必要的音樂實踐活動和生動活潑的課外音樂活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安排好課余生活,滿足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使他們的生活充實而有教育意義。我校成立了管樂團、合唱隊、戲劇組、舞蹈隊和手風琴組,每年舉辦藝術節(jié)、合唱節(jié),讓學生普遍參加,做到人人有藝術修養(yǎng)。這增強了學生參與的意識,增加了對音樂的熱愛之情,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的精神,為學生開拓進取創(chuàng)造了條件。
(3)注重情商培養(yǎng),增強心理素質(zhì)情商(Emotionl Quotient,EQ)又稱情緒(情感)智力,主要用于評價表達情緒的能力,以及將情緒體驗運用于驅動、計劃和追求成功等動機和意志過程的能力。在教學中,我首先注意適時引導,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強烈責任心。如合唱教學在音準、節(jié)奏、聲音統(tǒng)一、音量強弱、聲部進出、旋律進出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和一定的難度,這是個不斷克服困難、精益求精的過程。有時候,由于演唱難度的加大,學生出現(xiàn)一些生理上的疲乏和心理上的煩躁,導致演唱水平停滯不前,甚至有退步的現(xiàn)象。每有這種問題,我除了進行技術上的指導外,還進行思想上的引導,教育學生只有堅持不懈地朝著目標努力,才能實現(xiàn)理想。
其次,注意在教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法國作家雨果說:“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shù)學,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感情就在其中。”音樂愛好者如能長期受到音樂的熏陶,就會養(yǎng)成想象和創(chuàng)新的習慣,推動求新創(chuàng)新的思考。作曲家往往能沖破普通人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從人們想不到的角度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出驚人杰作。當這些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通過演唱演奏的二度創(chuàng)作的音響傳達給欣賞者時,便觸發(fā)了人們的情感。隨著樂曲的展現(xiàn),人產(chǎn)生愉悅、憤怒、振奮、激昂等情緒,寓教于樂,促進人的心理健康,把人的內(nèi)心世界引領到了想象活動的高峰。
2.提高審美情趣
什么是情趣?簡單地說就是志趣和愛好。柏拉圖非常強調(diào)學生養(yǎng)成愛美習慣的重要性,他說:“應該尋找一些有本領的藝術家,把自然的優(yōu)美方面描繪出來,使我們的學生像住在風和日暖的地帶一樣,四周一切都對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優(yōu)美的作品,像從一種清幽境界呼吸一陣清風,來呼吸他們的好影響,使我們不知不覺地培養(yǎng)起對于美的愛好,并且培養(yǎng)起融美于心靈的習慣。”上新課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時,我既不說上什么課,也不板書課題,只播放VCD上的這首歌。學生們聽到了優(yōu)美、舒展、遼闊的歌聲,看到了一幅草原美景----藍天、白云、馬兒跑、鳥兒飛,接著再通過多媒體課件形式介紹作者、創(chuàng)作時間、所獲榮譽及簡單結構等,隨后,老師伴奏,學生演唱。熟悉后,請唱歌好的學生隨卡拉OK演唱。這種教學方法非常容易激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打開了學生心靈的窗戶,審美情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塑造豐富情感
舒伯特說:“人的心同時也是大音樂家的共鳴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樂家永遠創(chuàng)造不出偉大的東西?!睂θ祟愋撵`而言,情感美的表現(xiàn),是音樂美的基本特征之一。這一特征使音樂美成為最內(nèi)在、最純凈,與人的心靈最能直接相通,最耐人尋味的一種藝術美。而教學正起到一個紐帶作用,使學生進入音樂的殿堂,讓美的音樂滋潤他們的心田。情感則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角落。教師一個親切關懷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揚的演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語言描述,都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從而獲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在教授《音樂之聲》插曲《雪絨花》時,我首先介紹了電影情節(jié),讓大家明確這首歌不同的演唱背景:第一次馮特普上校在家里給孩子們演唱;第二次他在劇院面對納粹和同胞演唱。結合特定情景中的體會與剖析,我應用對比式的教學方法(情節(jié)與情緒、歌唱形式與音樂速度、力度、伴奏)提出問題:同樣一首歌,電影主人公兩次演唱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導演讓他面對純潔的孩子和兇惡的納粹總是唱那首歌?學生理解到:尤其是第二次,他們?nèi)覐娜葑匀舻难莩桧灹搜┙q花不畏嚴寒的高貴品質(zhì),歌曲所表達的真善美恰好與納粹的假惡丑形成鮮明對比。“同學們,如果我們此時就在那劇院的臺下,當馮特普上校哽咽地唱不出聲時,讓我們也像瑪利亞和孩子們一樣,幫助上校唱好《雪絨花》!”這時教室響起動情的歌聲,許多學生是含著眼淚唱完的,在不知不覺中同學們了解了音樂與影視的密切關系,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和感悟音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產(chǎn)生情感的升華。
4.塑造美的靈魂
《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這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人文精神,體現(xiàn)了“基于學生發(fā)展----關于學生發(fā)展----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目標。
(1)熏陶:教師無聲地感染每一位學生。朱永新教授說:“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培養(yǎng)學生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你的心里沒有陽光,你的教育就不會輝煌?!痹?jīng)有一個先天不足的學生,我給了他更多關心、輔導和幫助,給他特殊的愛,對他完成了的在別人看來極容易的事,都給予肯定、贊揚。經(jīng)過一個階段的幫助,期中考試時,請他到講臺來唱準備好的歌曲,他先聲明,如果聽著還行,請同學拍擊節(jié)奏。同學們驚呆了,熱情參與,結果可想而知,他激動地不得了,幾乎是跳著回到了座位。這樣的學生也許不是音樂天才,但是我們要通過學科的教育,使他逐漸聰明起來,有學習的信心和做人的自尊心。
(2)沉浸: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人文環(huán)境。這需要與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心理因素有機、巧妙地結合。我在教學《環(huán)球之旅》一課時設計了坐飛機去世界各地旅游的情境,并在情境中穿插了節(jié)奏練習、歌詞創(chuàng)編、小競賽等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我常結合教材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吻合的情境,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景中,讓學生一路伴隨生命的體驗。好學樂觀向上,主動積極探索,善于團結合作,正確對待勝負,充分彰顯靈性與個性,學生“浸潤”于人文精神之中。
(3)滲透:捕捉音樂課堂人文因素。用細致入微的心發(fā)現(xiàn)每一個新的人文教育生成點,就像課堂上時時閃現(xiàn)的教學機智和教學靈感一樣,雖然也許只是曇花一現(xiàn),但有可能成為永恒。如正上課時,窗外飛進一只鳥,也許會擾亂學生的視線,影響正常的教學,但只要我們善于捕捉,就能將其轉化為激發(fā)學生觀察、培養(yǎng)愛心的極好契機??赡芙虒W進度受到影響,也可能學生的一個可笑回答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別擔心,這是一個滲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好機會?;蛟S學生從這一刻起開始懂得尊重別人,或許學生獲得了謙虛的美德和敢于直面現(xiàn)實的勇氣。
(4)感悟:寓人文性于音樂活動之中。“教育絕不是一種告訴?!备嬖V的教育絕不是真正意義的教育。我在教學《動物狂歡節(jié)》一課時,通過讓學生唱歌,欣賞樂曲,找小鳥、尋蝴蝶,找尋到后,再表現(xiàn)出與它們一起歡快的唱和。從學生的歌聲里、表情里、動作里已經(jīng)看出他們把喜歡的動物當成自己的朋友了。于是,我問:“如果你找不到你的動物朋友了,你的心情會怎樣?”“如果你發(fā)現(xiàn)有人想傷害大自然中可愛的動物,你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學生在激烈的發(fā)言討論中紛紛談到了人與動物之間應該和諧相處這樣的人文主題。而這個主題不是老師告訴他們的,是他們在通過一系列的歌唱、欣賞、討論活動之后自己感悟到的。
5.重視影視親情
親愛父母----起始。18--19世紀瑞士杰出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夫提出一個著名的“要素教育論”,主要思想是教育要從基本要素入手,首先培養(yǎng)學生愛自己的母親,才能逐步擴展到對家庭其他成員的愛以至對全人類的愛。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我有針對性地讓學生觀看《媽媽再愛我一次》,通過觀看電影和欣賞電影音樂,讓學生體會真正的母愛,當熟悉的歌聲《世上只有媽媽好》響起時,帶出一個娓娓動人的親情故事,讓學生隨音樂感悟,看親情落淚,深深地感受著母愛的偉大。
尊師愛師----發(fā)展。這是學校教育的主題之一,音樂教材中有很多是反映學校生活的,如《飛來的花瓣》、《中學時代》等。但對老師的理解僅限備課、上課及輔導等工作內(nèi)容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組織觀看了《燭光里的微笑》,讓學生體會老師崇高的愛,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愛國愛民----升華。古往今來,無數(shù)英雄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民族的富強和國家的興旺,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他們是民族的脊梁,祖國的驕傲!在教學中,我通過對電影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學生在對英雄形象的感悟中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體驗,獲得美的享受。并通過點撥、對比,使學生認識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樹立為祖國富強、民族興盛而學習的正確的學習目的。
6.培養(yǎng)自信心和團隊精神
音樂新課程特別強調(diào)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每一個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學生,無論他們的表演對與錯、水平高與低、完美與否,只要他投入了情感,都應該歡迎和肯定他們參加表演的行為。因為音樂教育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是要培養(yǎng)感性的人,豐富人的情感,追求精神生活的豐富性,學生的自信心會在受到表揚和鼓勵后,隨著知識的掌握和技巧的熟練而得到提高和加強。
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是音樂新課程的突出理念之一。合唱、合奏等的教學活動具有培養(yǎng)學生群體意識、協(xié)調(diào)合作能力的特點和優(yōu)勢??逻_伊說:“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體的努力所完成的音樂作品和帶來的愉快培養(yǎng)了高尚品格的人,這種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本C上所述,音樂必將使人們的精神生活變得更加充實,更加美好,使人們的心靈變得更加高尚,更加純凈。只要我們用一片真誠引導學生步入音樂的世界,就能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品格在美的感受中得到提高、完善和升華。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