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小學音樂情感化教學探究
(二)加強師生之間情感互動
學生與教師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兩大主體,師生的活動共同構成了音樂課堂教學活動。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大多是教師占據(jù)著課堂主導地位,教師示范、學生一味地模仿,這種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的教學模式很容易使教師以及學生產生倦怠感,也難以落實新課標要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滲透,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構建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方面,小學音樂教師可以以游戲互動的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小學生天性愛玩,游戲教學的形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心理訴求,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與理解。例如,在《對鮮花》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熟悉對唱的演唱形式,初步體驗歌曲活潑詼諧的情感,教師就可以采用游戲導入的形式,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同桌或教師一起玩童年經典、朗朗上口的《拍手歌》游戲,用游戲的形式將學生熟悉的歌曲與需要學習的新歌曲進行承接,讓幼兒產生學習新歌曲的興趣,也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情感的雙向互動,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另一方面,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利用舞蹈律動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效滲透情感教育。舞蹈律動是展現(xiàn)音樂最直觀的形式,將其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能增強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也能為師生之間良性互動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體態(tài)律動的機會,借此引導學生嘗試對歌曲進行自我詮釋,樹立起正確的音樂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力。例如,《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具有傣族民族風舞的歌曲,傣族同胞能歌善舞,歌曲旋律優(yōu)美。在節(jié)奏訓練中,教師首先可以在電子白板上向學生展示本首歌曲中常見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二分音符,讓學生聽到這些動作時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動作進行律動,如拍手、跺腳、哈哈笑等,通過體態(tài)律動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與聽覺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學生能快速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變化,作出相應的體態(tài)動作,但有的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的感知能力較弱,反應速度較慢,這時就要教師及時對這類學生進行鼓勵,并加以引導,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使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在體態(tài)律動中進一步強化。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將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組合練習,師生互動展示傣族舞蹈表演,從而強化學生對歌曲旋律的印象與情感體驗。
三、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發(fā)育以及各項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國家重視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也應主動承擔起教育責任,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新時期小學音樂教學應該以音樂的審美教育為基礎,踐行新拓展的理念,加強情感教育的滲透。小學音樂教師更應認識到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當前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樹立生本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巧妙地利用游戲及體態(tài)律動,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使情感教育能有效落實,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包曉霞.探究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智力,2021(31):64-66.
[2]丁翀,吳琳.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小學生(下旬刊),2021(11):34.
[3]王憬峰.淺析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J].小學生(中旬刊),2021(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