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文學科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作用
音樂是一門藝術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從音樂產生起就一直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音樂的發(fā)展總是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相隨,為人類的發(fā)展增添光彩。我們要鑒賞音樂自然就離不開其他的人文學科,有文學的、美術的、舞蹈的、歷史地理的等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就以個人的觀點粗淺的淡一淡,這些與音樂相關的藝術和文化知識在音樂鑒賞中的作用。
一、 音樂與文學
音樂與文學是姊妹藝術,中國歌曲經歷了從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這一發(fā)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無不體現著音樂與文學的姊妹藝術關系,有些作品一直流傳至今,例如《陽關三疊》等。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利用文學所特有的表現能力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1.用文學的形式和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如鑒賞《流水》這首古琴曲時,先講一則與《流水》相關的典故:伯牙遇知音的故事。據說這就是《流水》這首古琴曲的來歷。講到這兒,同學們自然很想欣賞《流水》這首古琴曲了。再如欣賞京劇《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選段時,先概括的講一下《史記?項羽本紀》中“四面楚歌”的故事,再講一下項羽的絕命詩《垓下歌》。這樣學生就想知道京劇版的虞姬是個怎樣的形象,從而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用文學的形式和內容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由于音樂具有非語義性的特點,學生理解時就會產生一些不同的直覺,而文學恰好具有生動描繪、極富想象的特征,這樣我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不時的穿插一些文學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形象、由此產生聯想,豐富音樂內容。如欣賞《陽關三疊》這首古代歌曲時,先欣賞唐朝詩人王維的作品《送元二使安西》,他的作品被后人評價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極富詩情畫意,而這首作品也具有這樣的特點,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誦,在學生的腦海中產生出一個凄美的送別畫面,然后再欣賞《陽關三疊》,這樣可使欣賞者的聯想和想象有更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情感上與古人產生共鳴。
二、音樂與美術
音樂與美術也是姊妹藝術,是實施美育的兩個主要途經。由于美術與音樂在節(jié)奏、韻律與意境等方面有相通之處,所以美術往往也可以從音樂中等到啟發(fā),音樂也可以以繪畫作品為題材。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比如俄國歌曲和繪畫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而19世紀后期以作曲家德彪西為代表的法國印象派音樂就是在印象派繪畫的直接影響下產生的。教學中,我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就可以借助美術作品的可視性、直接性,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從另一個角度去闡釋音樂作品所要表現的內容。
三、音樂與舞蹈
音樂與舞蹈是親密無間的姊妹藝術。舞蹈對音樂的表現可謂淋漓盡致?!睹娦颉防锞驼f:歌之不足,舞之,蹈之。音樂與舞蹈有天然的共同性,舞蹈中的動作節(jié)奏常以音樂的節(jié)奏為基礎,而音樂中的節(jié)奏又需要通過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來形象的表現。
在課堂中讓學生跟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節(jié)拍進行律動,用體態(tài)來表現音樂,是學生最樂意的事,課堂氣氛會隨之而變得活躍。在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民歌和民族音樂欣賞曲目。在教學中,以民族舞蹈為載體,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的把握少數民族歌曲的風格,既增加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豐富了知識。如欣賞藏族民歌時,先介紹其舞蹈的典型動作:二三步、滴答步、抬踏步等,然后再找一些藏舞的視頻,使學生對藏族的音樂舞蹈有了準確的理解,再欣賞藏族民歌,學生就能把握歌曲風格和正確理解音樂形象。
四、音樂與歷史地理
音樂從產生起就和人類歷史、人類居住的環(huán)境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不了解歷史背景和具體的人文環(huán)境,會增加學生對音樂作品理解的難度,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了解一個民族的音樂作品,自然離不開這個民族的歷史和環(huán)境。例如歐洲古典音樂和中國傳統(tǒng)音樂就有很大的差別,欣賞歐洲古典音樂就要從歐洲中世紀的教堂音樂入手,如不了解中世紀和教堂音樂,那么學生對歐洲音樂如此宏大的場面就無所適存。再如,要欣賞中國民歌,就必須對中國南北方的地域特征有所了解,要不就無法理解為什么中國民歌的南北區(qū)別如此之大。所以了解了這些知識,就會對學生理解音樂鋪平道路。
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把音樂與相關的人文學科綜合起來,不僅豐富了音樂藝術的內涵,而且能使學生更深刻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質和欣賞給能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佳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