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思考
[摘要]當前,中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一直是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它既與音樂教學的美育培養(yǎng)有關,更與新課程素質教育健康發(fā)展密不可分。當前,在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領域中依然存在著令人擔憂的一面。針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深化音樂教育內容改革的若干設想,以期得到大家進一步重視和思考。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 思考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教育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然而,作為素質教育的農村卻仍然蹣跚不前,未能跟上時代節(jié)拍,可以說是“重視”與“衰減”并存,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三重視
1、《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頒布在教育界已引起了重視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頒布及其在全國范圍內的逐步實施,標志著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改革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體現出《新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和內容形式要求的中小學音樂教材建議已初具規(guī)模?;A音樂教育在教學規(guī)劃、教學規(guī)模、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正在得到不斷的拓展和豐富。盡管目前中小學音樂教育在全國范圍內發(fā)展并不十分平衡,但在教育界的相關部門已引起了足夠重視。
2、專家學者重視了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材的編撰,音樂專著、學術論文不斷涌現
近些年來,由于國家大力推行新型音樂課程教育,涌現了大批的專業(yè)書籍和相關論文,出現了許多專門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專家和學者,為音樂教育領域的發(fā)展提供了許多的理論和實際的支持,有力地促進了農村以及全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如:吳月欣的《新課程背景下的農村音樂教育》(《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5 年第一期);龍章伍、余梅的《對農村音樂教育發(fā)展狀況的困惑與思考》(《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 年09 期)等等,都從各個角度闡述了我國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與音樂教育對人材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并從理論的角度對改革農村學校音樂教育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合理化意見。
3、經濟發(fā)達的城市和區(qū)域,重視了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yè)的建議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縮小城鄉(xiāng)差別的重要舉措。目前,在一些經濟、教育比較發(fā)達的城市或區(qū)域,音樂教育改革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財政部門投入專項資金,為學校配置了音樂專用的教室和專用的教學設備,如鋼琴、電子琴、手風琴、音像器材、多媒體教學設備及常用的打擊樂器、民樂及管弦樂,學校圖書館購置了音樂書籍、音樂雜志等多種刊物及音像資料、供師生查閱收集、撿索利用;并定期或不定期的輪訓音樂教師,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于新課程教學。
(二)二衰減
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改革發(fā)展的緊鑼密鼓中,在一些經濟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qū),卻有常被人們遣忘的角落,留下了被人忽視的深深足跡,具體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在學科的地位及課程安排上
從中小學基礎教育的學科所取地位及課程安排上看,農村音樂教學仍處在被邊緣化的地位。據了解,農村中小學盡管開設了音樂課, 但是在有些地區(qū)卻有64%的小學和76%的中學連最起碼的統一的音樂教材都沒有,就算有些學校用了統一的教材,也未能完全按《新課程標準》來進行施教。據調查,盡管在大部分學校的課程表里也都按新課標的要求安排了每周上1~2 個課時的音樂課, 但實際上完成教學計劃內的還不到40%。音樂課停課現象時有發(fā)生,并且主要是被其它“考科”所占用。因為從教育主管部門到學校領導、老師以及大多數人眼里都明顯有主、副課之分,音體美課程成了他們被忽視和遣忘的角落,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更有甚者的是,如臨近期中、期末或畢業(yè)考試,音樂課的時間無可非議的讓位給“主課”。這些情況,相關主管部門也知道這與國家規(guī)定的九年義務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相違背的,但迫于“應試”的壓力和各方面條件所限,似乎都表現出一種無奈的態(tài)度。當地政府以“升學率”的高低來論“功”行“賞”,音樂課就由此而被打入了“冷宮”。“素質教育”在大部分農村中小學校也只是一種“時尚”的口號,音樂課作為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被衰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