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多瑙河》教學設計及評價
摘自:《長春六中》
一、前言
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課,我們已司空見慣、耳熟能詳。如今,新的世紀、新的教育理念呼喚新的音樂欣賞課能走向課堂,音樂教師應給予每堂音樂欣賞課以新的教學目標、新的教學內容、新的教學方式,音樂欣賞課應以全新的風貌、獨具個性的魅力呈現給學生。
二、教學目標:
(一)教學內容分析 :
《藍色多瑙河》是圓舞曲之王奧地利作家約翰施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圓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它有管弦樂曲和合唱曲兩種演出形式,本節(jié)欣賞的是管弦樂曲。這首圓舞曲不僅在十九世紀歐美各國風行之盛而且流行至今,這樣一首美妙至極的旋律應該讓所有人都能聆聽到,要讓學生明確圓舞曲的特點、風格;然后對曲式加以分析;了解序奏(兩個部分)、五個小圓舞曲以及結束部分各自的音樂表現,熟記作為全曲靈魂的那個主旋律。
(二)教學對象分析:
課業(yè)任務繁重、升學壓力巨大的高中生,認為聽聽流行歌曲、聽聽輕音樂,就是在進行音樂欣賞;對于音樂欣賞課則認為可有可無。這種心態(tài)、現狀影響、制約著學生對音樂的理性欣賞,使他們陷于一種表面、膚淺、片面、甚至盲從的認識中。音樂欣賞的方法、音樂欣賞的樂趣、音樂欣賞的真諦,急需為師者引導、組織、指導,這樣學生才會在音樂欣賞中真正做到理性的欣賞,這樣才會用心去品味音樂給予人們的無窮魅力;這樣才會在音樂欣賞中體味到人生極大的愉悅,得到真善美的熏陶,才會在心智、才智上全面發(fā)展。
(三)教學目標分析 :
1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這首維也納風格的圓舞曲,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旋律、歡快的節(jié)奏、樂觀的風格中感受到作者對維也納故鄉(xiāng)的無限深情和強烈的熱愛,以及對生命的春天的美好追求。
2 、程與方法:讓學生自主的收集有關圓舞曲、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的文字、音響材料,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
3 、知識與技能 :
① 共同探討圓舞曲的風格特點,了解其藝術價值。
② 從音樂表現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其中音樂表現手段包括節(jié)奏、曲調、和聲、以及力度、速度、調式、曲式和織體等。
③ 音樂創(chuàng)作和歷史背景以及藝術價值
三、教學重點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雖然學生已搜集了大量資料,但仍缺乏對音樂作品本身的感受和理解,通過教師演奏樂曲主旋律,學生演唱樂曲高潮部分的合唱以及學習華爾茲舞步,加深學生對圓舞曲風格的感受和震撼,明確圓舞曲三拍子的強弱關系。
四、教學媒體和方法:
(二)方法:
1 、課前準備:
① 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思考,發(fā)現問題;多渠道(上網、圖書館、音像書店 …… )搜索資料;探究、交流形成組內意見。
② 教師在了解學情的前提下,準備相關資料,并制成課件;注重準備階段與學生的聯系,并進行交流、補充。
2 、課堂交流:學生展示作業(yè)(手抄報、 VCD 光盤、磁帶、畫片、筆記等),并相互交流。
3 、對樂曲進行分段欣賞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 、風光欣賞 : ( VCD )展示多瑙河綺麗風光
2 、導語: “ 白樺林中的鳥語,蝶戀蜂迷的花香,微風漪瀾的河水,擁有三百條支流的多瑙河,讓我們?yōu)橹某迸炫?,讓我們伴隨著那優(yōu)美、抒情、流暢的序奏,輕輕地徜徉在那美麗的藍色多瑙河畔。 ”
(二)完整地欣賞音樂
(三)課堂交流活動:
1 、學生的交流:學生展示各自的作業(yè),并互相交流。
2 、學生以組為單位,介紹展示作業(yè),教師根據學生介紹情況、內容有針對性的、機動地、靈活地參與其中,與他們交流、切磋,并補充、總結、拓展。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做適當的引導交流:
( 1 )圓舞曲的發(fā)源地、圓舞曲又譯為 “ 華爾茲 ” ,按速度不同分快慢兩種,圓舞曲的種類有哪些?
( 2 )老約翰施特勞斯(圓舞曲之父)和小約翰施特勞斯(圓舞曲之王)的生平和音樂成就。(利用多媒體)
( 3 )《藍色多瑙河》的創(chuàng)作背景
( 4 )曲式分析:
① 學生討論曲式結構:序奏、五首小圓舞曲、結束部(維也納圓舞曲的結構)。
( 5 )分段欣賞:
① 序奏:
第一階段,小提琴碎弓奏出輕弱的震音,如同多瑙河水微波蕩漾,在它的襯托下,圓號以其富于節(jié)奏的柔和音色如歌的奏出整首圓舞曲核心主題。(分解和弦構成的主導動機)這是充滿希望、積極向上的音調黎明的到來,使人聯想到晨曦映照的河岸,日出拔開了多瑙河上空的薄霧,這一段的速度比較舒緩。情緒較溫和、寧靜。
第二階段,速度變快,三拍子圓舞曲節(jié)奏的出現帶來了勃勃生機,活潑清新的旋律,使人為之一振,這一段是序奏的小高潮部分。
② 第一圓舞曲(單二部曲式)
第一樂段:主題素材來自序曲的主導動機,速度較快,旋律明朗,如同多瑙河水暢流不息,它歌唱美麗的藍色多瑙河,歌唱春天已來到奧地利人的故鄉(xiāng)。
第二樂段:對比段,活潑輕快,充滿生氣,表現了 “ 春天來了,大地在歡笑,蜜峰嗡嗡叫,風吹樹梢多美妙 ” 的景象。
教師在鋼琴上演奏全曲靈魂曲調請學生一起哼唱。
③ 第二圓舞曲(單三部曲式)
第一樂段:主題跳躍起伏,給人以健美、朝氣蓬勃的感覺,好象是姑娘們在阿爾卑斯山下,穿著天鵝絨舞裙在跳舞。
中段:情緒變?yōu)橥褶D柔情,歌唱性的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第三段:第一段的再現。
④ 第三圓舞曲:(單二部曲式)
第一段:三度和聲音程的連續(xù)進行,情緒典雅高貴,表現了 “ 云象面網在頭上飄蕩,遍地鮮艷的花朵,在她腳下開放,這段的旋律極富于流動性。
⑤ 第四圓舞曲(單二部曲式)
第一段:旋律開始是琶音上行,優(yōu)美動人,樂觀向上。音樂形象從外在的歌唱變?yōu)閮仍诘母惺埽?“ 每到晚上,到處射出光芒,使人歡暢 ” 。
第二段:放聲歌唱 “ 春天來了,多么美好 ” 。旋律又具有舞蹈性質,好似舞步在飛旋。
⑥ 第五圓舞曲(單二部曲式)
第一段:由小提琴和木管奏出柔情似水的旋律
第二段:在激烈的打擊樂的伴奏下,出現了熱情歡樂的對比階段,從而將全曲推向高潮。
⑦ 結束部:規(guī)模較大,它再現了前面圓舞曲的幾個部分,一般的順序是三、二、四、一的部分圓舞曲旋律,最后在 D 大調上,主導主題后,樂曲在歡騰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 6 )學生討論維也納圓舞曲的風格特點,教師加以總結,速度為小快板:
旋律優(yōu)美、流暢,色彩豐富,始終給人以新鮮變化無窮的感覺(每個小圓舞曲有兩個旋律),節(jié)奏鮮明,三拍子的強弱關系十分明顯突出,整體風格樂觀向上,輝煌華麗,伴奏聲部采用周期性反復的節(jié)奏型。
( 7 )學生討論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的藝術價值,教師加以總結:
1872 年 3 月,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世界和平五十周年國際音樂節(jié)上,特約作曲家親自指揮,由兩萬人(伴奏樂器有一千零八十七件)參加演唱這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這樣盛大的音樂演出在西洋音樂史上是罕見的,這首圓舞曲不僅在十九世紀歐美各國風行之盛,而且到今天,在世界各地的各種媒體上都傳出它那美妙的旋律,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音樂評論家這樣評價這首舉世無雙的圓舞曲: “ 他把奧地利鄉(xiāng)村民間音樂和維也納城市音樂的活潑、風趣結合起來,并不失其奧地利民間音樂的新鮮感、美妙和誘惑力 ” 。
在樂曲優(yōu)美的旋律,歡快的風格之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對維也納故鄉(xiāng)的無限深情和強烈的愛,許多移居他鄉(xiāng)的奧地利人一聽到他就會熱淚盈眶,在奧地利《藍色多瑙河》被稱為奧地利 “ 第二國歌 ” ,人們在維也納市立公園為創(chuàng)作這首不朽的樂曲的作曲家約翰 . 施特勞斯鑄了一座極其奢華的銅像以紀念他對人類的偉大貢獻。
3 、學習華爾茲的舞步,熟練掌握強弱拍:
( 1 )教師示范: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華爾茲的優(yōu)美典雅、輕快活潑的兩種風格。
( 2 )學生表演活動:教師要肯定學生的樂感和節(jié)奏感,注意情緒速度的變化。
六、形成性評價:
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課前自主的收集有關資料,在課堂中展示、交流,通過課堂即興表演活動,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生主動體驗音樂,理解欣賞音樂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構成了學生自主學習交往,在活動體驗中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與才能,弘揚和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