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音樂欣賞中踐行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探究
摘 要: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教育來源于生活,他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基于生活教育理論下,小學音樂教學要踐行陶行知民主思想的基本特質,一定要讓音樂課堂回歸生活的本質。教師要進行小學音樂欣賞課堂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感受音樂的美,豐富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能夠體驗到藝術的快樂。本文就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為基礎,對小學音樂欣賞展開課堂探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陶行知教育理念;探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實質在于它的人民性、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革命性、實踐性和針對性。他的思想內核是“以人為本、以民為貴”。這為中國現(xiàn)代教育開啟了新篇章。他所開創(chuàng)的教育思想綜合了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從中國國情出發(fā)、結合實踐,使得教育貼近人民大眾。他所表現(xiàn)出的超前意識和現(xiàn)實意義,在音樂教學中有著積極的作用。音樂課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其中有大量的教材內容來源于我們的生活,讓學生在音樂的欣賞中,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提高其審美情趣,使學生對生活產生美好的向往。
一、創(chuàng)建生活化教學情景,調動學生音樂欣賞的積極性
小學音樂欣賞課,是學生正式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途徑之一。就音樂欣賞課本身而言,它是學生對作品感性及理性的理解,能讓學生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行融入。陶行知所開展的教學對于學生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的運用非常重視。他倡導學生要得到充分的自由,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讓學生真正地學會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因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調動學生課堂的活躍性,渲染學生的音樂情感。小學生身心發(fā)展還處于不成熟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暫。要想讓小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中獲得較好的發(fā)展,教師就要貼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回歸生活本質,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例如,在欣賞《廚房交響曲》這一首音樂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各自準備1~2件廚房用具,讓學生敲一敲、聽一聽,說一說他們的聲音特質。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還能讓音樂與活動連接起來,與生活連接起來,落實“生活即教育”的教學理念。[1]這些活動能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體驗生活的美,繼而有效調動學生音樂欣賞的積極性。
二、融入社會化素材,提升學生音樂欣賞課的社會認知水平
陶行知認為:學校教育應以生活化結合社會化理念的融入來拓展教育內容,促使教育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從而使得學生將來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服務于社會。基于該理論的基在小學音樂欣賞中踐行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探究礎下,我們教師就要將小學音樂欣賞課堂作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要在音樂欣賞中融入社會素材,豐富學生的欣賞水平,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力。[2]例如,在欣賞《勞動歌》這一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視頻,并且對視頻中人物伐木、打錘、挖土等動作進行模仿,讓學生初步體驗勞動的節(jié)奏,根據(jù)音樂感受勞動的喜悅與歡樂,提高學生對音樂旋律的欣賞。同時,教師還可以進行德育教育,教育學生“勞動最光榮,要做一個愛勞動的小學生”,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道德修養(yǎng),讓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就能讓教育與社會進行契合,落實“社會即學校”的教學理念,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和社會認知水平,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融合音樂欣賞
要想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水平,教師就要讓音樂與生活、社會相融合,讓學生把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進行綜合性的音樂欣賞。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在小學階段,音樂課程的開設從本質上講,就是想通過借助音樂教學來促進學生的素養(yǎng)教育,讓學生能夠在音樂欣賞中有所感悟,為學生的素質教育作鋪墊。音樂教學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學生具備相應的音樂知識,讓學生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為實現(xiàn)人的社會化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時,要讓學生做到“知行合一”,讓學生在感受樂曲的基礎上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實現(xiàn)“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深入貫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讓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欣賞《拍手唱歌笑呵呵》這一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成一個圓圈,進行“拍手游戲”的教學活動。學生一邊唱一邊做,能使大腦、雙手、腳得到鍛煉。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能讓學生體會到旋律的變化。這樣的實踐活動既能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能激發(fā)學生情緒的流露,使學生對音樂作品有一個充分的認識,繼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