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器樂“童玩”之門 享受課堂創(chuàng)造之樂——農(nóng)村小學開展自制樂器教學的探索
摘要: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器樂教學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音樂表現(xiàn)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在樂器學習相對薄弱的農(nóng)村小學中實施器樂教學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基于這一背景,筆者對自制樂器進行器樂“童玩”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以期能夠開啟農(nóng)村學生的器樂童玩之門,讓他們享受到課堂創(chuàng)造的樂趣。
關鍵詞:自制樂器;童玩;創(chuàng)造;
一、器樂“童玩”教學的緣起
器樂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音樂實踐的重要方式,是發(fā)揮學生音樂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的有效途徑。創(chuàng)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而現(xiàn)實是農(nóng)村小學的大部分學生由于社會、家庭、學校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所能接觸到的樂器非常有限,很多學生甚至都沒有接觸過人們眼中那些高大上的樂器,這一缺失使他們對樂器產(chǎn)生了距離和片面的認知。
在教學中,筆者試著將樂器制作與器樂演奏兩者相結合,以自制樂器的方式進行器樂“童玩”教學,讓學生在“玩”中接觸來自生活中的樂器。這是建立在“以生為本”基礎上的創(chuàng)造性課堂教學活動,旨在讓學生從傳統(tǒng)的樂器教學模式解放出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體驗與實踐中提升音樂素養(yǎng)。
二、器樂“童玩”教學的原則
(一)“童玩”教學必須在多感官的體驗中進行
在最初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過于注重了樂器制作的講授,而忽略了音樂體驗的重要性,將音樂課上成了勞技課。在五年級的一節(jié)實踐課中,我們進行了吸管排簫的制作,讓學生以奶茶吸管為材料通過一端加塞子的方式制作成為排簫。學生玩得很高興,但是結果不盡人意——學生對于音準根本無法把控,缺乏音高的概念。還有些學生無法讓吸管發(fā)出聲音,找不到正確的演奏方法。這樣的“玩”無意義也無價值。
這種現(xiàn)象引起了我們的反思,學生缺乏最基本的音樂體驗是不可能制作出能演奏的樂器的,“童玩”教學必須強調多感官音樂體驗的重要性,學生只有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體驗活動積累各種經(jīng)驗,才能逐步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yǎng),開啟器樂“童玩”之門。
2019市年名師工作室展示活動中,筆者執(zhí)教了《吸管大變身》的“童玩”教學課。這節(jié)課,我關注了學生的多感官體驗和探究。讓他們在聆聽中感受排簫的音色,在觀察中了解排簫的構造,在對比中聽辨音高的變化、在演奏中享受童玩的樂趣。筆者相信這才是音樂學習的最佳方式:以樂器制作為手段,帶動學生多感官的聯(lián)動參與,符合實際的演奏要求,讓學生在“玩”中獲得豐富的音樂體驗是不可或缺的,“童玩”教學也是如此。
(二)“童玩”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綜合性的特點
音樂學習的各個領域是相互關聯(lián)、相輔相成的,任何一個領域的學習都不可能獨立存在。“童玩”教學要盡力將單一、片面的學習轉變成為融通各領域發(fā)展需求的綜合性音樂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各種音樂能力。
下面以“童玩”教學課《酒瓶里的音樂》的教學片段為例:
1.學生敲擊不同類別的空酒瓶,區(qū)分所產(chǎn)生音響、音高的差異。
2.在同一酒瓶中,逐漸加入水后,探究音高的變化。
3.小組合作,完成樂器的制作。
4.學唱《夏天到》,并用制作的樂器演奏。
5.小組合作,加入其他打擊樂器進行排練。
6.交換打擊樂器,用不同于前一位同學的演奏方法進行敲擊,獲得有差異的強弱及音色效果。
以上的課堂實踐涉及聆聽、探索、演唱、演奏等多項內容,關注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這既符合音樂學習的特點,又符合學生多途徑發(fā)展的需求。
在器樂“童玩”教學中,制作和演奏是密不可分的。筆者經(jīng)過充分考量,選擇了學生可以進行制作與演奏的各類樂器,將制作、演奏充分融合在教學過程中。整個“童玩”的過程應該是制作、演奏、改良、評價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因為每一次的實踐都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悟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