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有效教學的策略
雨果曾說過這么一句話:“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倍魳坊顒邮怯變簣@教育環(huán)節(ji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陶冶幼兒的性格和情感,初步萌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對陶冶孩子的情操,培養(yǎng)孩子的美好心靈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音樂教育活動中,要讓幼兒理解音樂作品,就應該讓他們多聽、多講、多動,通過他們的聽覺及身體的動作來感受音樂,從而把他們帶進音樂的優(yōu)美境界中。
一、將故事引導融入到音樂活動中
歌詞,是音樂的一種文學形式,詞語不多、篇幅短小,卻是幼兒與歌曲接觸的第一步,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jié)、語言、動作對幼兒有著直接的影響。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朗讀和理解詞義的能力,此時若采用傳統(tǒng)的條文式的灌輸,對他們來講則會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所以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以故事的形式表現歌曲,根據幼兒喜歡聽故事這一年齡特點,對歌詞內容故事化。如歌曲《小老鼠上燈臺》,我就是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將歌曲通過角色對話演唱出來。這樣,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隨之高漲。同樣在欣賞樂曲時也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如音樂欣賞《彼得與狼》中音樂為第三段,三段音樂經過巧妙的剪接,編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兒聽了很感興趣,聽一遍后就組織幼兒進行討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學故事中所表現的小動物……等”讓幼兒對這首樂曲有個整體的感受,使他們能初步感受到樂曲所包含的內容。
二、將教具材料融入到音樂活動中
幼兒的思維發(fā)展尚處在直覺形象階段,加之受到年齡和生活經驗等方面的限制,在一些音樂活動特別是欣賞樂和打擊樂活動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學輔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現音樂材料是有一定難度的。只能通過外部可見的操作來產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滿足。所以音樂活動用圖片中利用圖片的方式,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幼兒看到圖片上的內容,就明白了所表示的含義。如:音樂《秋葉》是一首曲調優(yōu)美、活潑動聽的歌曲,歌詞很難讓幼兒記憶。我采用了圖片記憶歌詞的方法,幼兒很感興趣。我以直接清唱的方式導入,幼兒在沒有音樂伴奏的背景下傾聽,更清楚地聽清了旋律和內容;教師第一次清唱完后,請幼兒回答歌中唱到了什么,幼兒說“有秋風、躺在地上睡一覺”,我及時地貼出幼兒說的圖片歌詞內容,幼兒看到圖片后,很高興;幼兒期待看到圖片歌詞,就認真聽教師的范唱。等到把全部的圖片歌詞展出,幼兒已經能聽音樂輕輕哼唱。在樂曲欣賞,打擊樂或歌曲學習中,圖譜也是經常被利用到的教具,它采用圖片和象征性的符號這一形式,這樣能夠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歌詞。
三、將多媒體融入到音樂活動中
運用多媒體,可以像陶行知所設想的那樣:解放孩子的大腦,讓他們多想一想;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多做一做;解放孩子的嘴,讓他們說一說;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多看一看;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多動一動,這對我們進行音樂創(chuàng)新教育十分有益。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fā)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多媒體教學可以化靜為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通過各種直觀形象的展示,有助于幼兒更好地體驗音樂的情感。同時,將視聽完美地結合,有助于開發(fā)智力,特別是在激活幼兒創(chuàng)新潛能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音樂欣賞《彼得與狼》中,隨著音樂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不斷變化,在視頻上分別出現了多媒體課件:小朋友、“小白兔”、“小鳥”、“小貓”“大灰狼”“獵人”的動畫片段,看著畫面上的各種動態(tài),聽著那活潑歡快的音樂,幼兒那發(fā)自內心的天生愛創(chuàng)新的欲望被激發(fā)了,他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學著不同人物的各種動態(tài)。看見小鳥飛的姿勢,有的小朋友學著左飛飛、有的右飛飛、有的飛飛東、有的飛飛西,他們無憂無慮地享受著創(chuàng)新的樂趣。由于教學時,能有效地將視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孩子們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們對作品的理解和對主旋律的記憶。隨著音樂邊聽邊動,能幫助孩子們感知音樂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和情緒起伏,使孩子們更能投入到音樂所展現的情景中。
四、將游戲活動融入到音樂活動中
游戲是學前兒童的重要生活。兒童在游戲中,在活動中學習,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欣賞教學中,音樂游戲是最能讓幼兒體驗快樂并感受快樂的。對于幼兒來說,音樂游戲就是一種娛樂,它讓幼兒充分體驗到“玩”一樣的愉悅感,幼兒沒有絲毫的壓力和負擔,他們自覺自愿地,不知不覺地,快樂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動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過程中去感知音樂,從而增強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提高辨別音樂性質的能力,促進動作的協(xié)調,還能發(fā)展其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如:游戲《小白兔摘西瓜》,可讓幼兒戴上頭飾,邊唱邊做游泳動作;《小老鼠上燈臺》可讓幼兒圍成一個圈,等到老貓出來時,聽老師彈琴,小老鼠都跑回家。這樣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融為一體。為使所學的知識更加鞏固,老師還可用幼兒喜愛的音樂游戲來加以復習。
五、將肢體語言融入到音樂活動中
愛動是孩子們的天性,幼兒在學唱歌曲時,把自己對節(jié)奏的感受和歌曲特點的理解用優(yōu)美的動作表現出來,而不是教師一招一式的教,只是教師要引導、啟發(fā)、循序漸進的幫助幼兒用自己的動作表現歌曲,幼兒不僅學會了歌曲而且滿足了他們動的需要幼兒本身就是一個好動的個體,如果只是枯燥乏味地對幼兒進行灌輸式的教育,那么,幼兒對音樂只會越來越煩感。如果加入一定的肢體動作,那么,他們就會感覺很新鮮,很有意思,便會積極主動地加入到活動中去。如:在教唱《小雞小雞在哪里》這首歌時,唱“小雞小雞在哪里”“嘰嘰嘰嘰在這里”時,幼兒可以學小雞走路,唱“小鴨小鴨在哪里,嘎嘎嘎嘎在這里”時。雙手放在身體兩側做小鴨子的翅膀,雙腿略彎曲,身體左右擺動;小狗小貓等結合動作表演。這樣,幼兒不僅學會了歌曲,還會期待下一節(jié)音樂課的到來。
六、將繪畫藝術融入到音樂活動中
陶行知先生一生倡導“做中學,學中做”, 就是要自己動手,在實踐中觀察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時將習得的知識與具體的生活實踐相聯系,學以致用,活學活用。一邊傾聽美妙的旋律,一邊動手畫出音樂的形象,可以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感受音樂的熏陶,好似身臨其境地暢游在藝術的殿堂中。例如:在音樂欣賞《彼得與狼》的中間,讓孩子們拿起畫筆,邊聽邊在紙上畫了畫線條,頓時不同形狀的線條孩子們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畫筆,大膽想象,在紙上把關于樂曲描繪的種種美妙景物展現出來,從而完成這一抽象到具體的過程。的確,藝術是相通的,他們共同陶冶了情操,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
七、音樂將音樂活動融入到一日活動中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核心。在陶行知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fā)生作用,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融為一體。所以我們將音樂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幼兒音樂感知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huán)境中得到發(fā)展的,我們要讓幼兒關注生活中的細節(jié)。早晨,當幼兒陸續(xù)來園時,教師可以在教室里播放輕松、悅耳的音樂,幼兒一入園就有一種好的心情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在早操、進餐、課間等活動時,教師都可以為幼兒配上合適的音樂,以豐富的生活內容,為幼兒提供多看、多聽、多實踐的機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音樂的美,并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另外,我們在活動室內創(chuàng)設“音樂角”,在其中放置錄音機、各種各樣的道具和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節(jié)奏樂器,播放適合幼兒欣賞的樂曲。讓幼兒自由選擇,在自己設的小舞臺上盡情地表演,使能力不同的幼兒都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
總之,在嘗試教學中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這個細節(jié)來進行有效音樂課堂教學,才能激發(fā)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從而使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真正成為以幼兒為主體,以適合幼兒的音樂為課題,以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一種教育活動。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將通過藝術潛移默化地來塑造幼兒的心靈,開闊視野,拓展聽域,發(fā)展智力,使他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