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初中音樂論文 >

課程改革視域下中小學音樂課型探析

作者: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河南省濟源第一中學?鄭小艷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23-11-01   點擊:

  2. 適度創(chuàng)意表達

  音樂欣賞課不是音樂實踐課,但卻不能脫離音樂實踐。在實際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欣賞和實踐、聆聽和感受是不可分離的,基于音樂表達的欣賞更能深入學生心靈,當然,基于欣賞的音樂表現也會更生動鮮活,二者彼此相依。但是脫離了音樂欣賞的音樂實踐、音樂表達,就會使課型發(fā)生改變;相反,脫離了音樂實踐、音樂表達的音樂欣賞,就會變成蒼白無力的無病呻吟。因此,音樂欣賞要在基于音樂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通過適度的創(chuàng)意表現,對音樂音響進行綜合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和評鑒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陶冶情操、涵養(yǎng)美感、和諧身心、健全人格,引導學生追求崇高的人文精神,增強對真善美的謳歌與塑造能力。

  3. 融入文化理解

  教育的使命是關注人的發(fā)展,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音樂學科也不例外。音樂欣賞課的起點是音樂,旨歸一定是指向人的終身發(fā)展。音樂欣賞中的音樂作品都是人類智慧與文明的結晶,與人類的發(fā)展歷史、社會生活密不可分,不同地域、民族、時代有著不同的音樂文化創(chuàng)造,并直接表現為音樂作品題材、體裁、形式和風格等多方面的差異。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是對特定社會、文化和歷史的理解,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的特色、能力和水平。將文化理解作為高中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旨在通過音樂課程教學,讓學生認識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堅定文化自信;讓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音樂文化,以平等的文化價值觀理解世界音樂的多樣性。(9)這是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對音樂學科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闡述。結合課程標準,我們當下的音樂欣賞課更應該在“欣賞”音樂的基礎上,激發(fā)新時代學生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

  (二)基于“表現美”的實踐課

  我們在夸獎一個人音樂修養(yǎng)高時,經常會說“吹拉彈唱,樣樣都會”,這些都是對人的音樂技能的評價。隨著音樂教育的普及化,音樂課程設置的多元化,歌唱、演奏、舞蹈等專門的音樂技能也逐漸變成了普通學生享有的音樂學習權力。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校普適性的音樂教育開設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多。雖然有了專門的唱歌課、演奏課、舞蹈課等,但和專業(yè)的音樂技能學習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在此,我們統稱這類課程為音樂實踐課。這類課型也有其基本的樣態(tài)。

  1. 關注藝術表現

  音樂實踐課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實踐,既然是實踐,就一定要讓學生體驗并感受音樂。實踐課中的歌唱、演奏等活動具有鮮明的表演性,因此在這種課型中,教學實施要緊緊圍繞學生的藝術表現,提高每一位學生參與音樂表演的主動性,以及藝術表現水平。學生在其中接受熏陶、把握規(guī)律、感受樂趣,并在特定的藝術表現情境中豐富情感、充實心靈、激發(fā)想象力、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自信心、獲得成就感。高中階段的藝術表現應以兼顧多數為原則,重在通過藝術表演實踐和創(chuàng)造活動,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同時促進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的人際交往,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強化社會責任感。(10)

  2. 技能輔助表現

  在普適性的音樂實踐課中,學生的唱歌、演奏技能雖然不至于像專業(yè)的技能學習那樣要求精湛,但是適度的技能學習還是很有必要的。唱歌課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識譜能力,還需要循序漸進地掌握歌唱的正確姿勢、呼吸方法、咬字吐字、節(jié)奏節(jié)拍、情緒情感等方面的要求。同時,使學生既能提高獨唱水平,又能懂得與同學配合進行合唱。對于普適性的演奏課來說,常用樂器笛子、葫蘆絲、吉他等,因此,掌握這些樂器演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要務。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有計劃地按照學情,在教學中逐步滲透,真正讓普適性的音樂實踐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3. 賞演同步

  音樂實踐課固然要倚重“實踐”、關注“表現”,但是不能讓學生僅僅停留在“演”上。缺乏對表演作品的正確認識和基本審美,音樂表現的質量就難以得到保證。在唱歌課中,要能夠結合對優(yōu)秀聲樂作品的賞析,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題材及風格,學習聲樂的相關知識。同時了解不同題材、風格、形式的聲樂作品及相關知識,感受人聲的藝術表現力與美感。在演奏課中,要在演奏中結合對優(yōu)秀器樂作品的賞析,激發(fā)學生演奏樂曲的興趣與欲望,感受器樂作品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美感,了解和認識不同類型樂隊及常見樂器等知識。賞析音樂是音樂實踐課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賞演同步,既能提高學生的表演質量和品位,又能增加學生對音樂及音樂表演的鑒賞和評價能力。

  (三)基于“創(chuàng)造美”的編創(chuàng)課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中,編創(chuàng)常有,但編創(chuàng)課卻鮮有。到了高中階段,隨著音樂編創(chuàng)教材的獨立成冊,才有了專門的音樂編創(chuàng)課。但無論是編創(chuàng)活動,還是編創(chuàng)課,都有其特有的樣態(tài)。

  1. 基于科學方法

  比起唱歌、演奏、舞蹈等課程,音樂課中的編創(chuàng)同樣也是音樂實踐,所不同的是,這種實踐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編創(chuàng)是在基于音樂感知的前提下,創(chuàng)作者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通過一定的創(chuàng)作手法,對節(jié)奏、節(jié)拍、旋律、歌詞、律動、舞蹈等進行編創(chuàng),高年級甚至有完整的歌曲和伴奏的編創(chuàng),從而形成一首新的作品。這首作品可能是對原有作品的改編,也可能是全新的作品,但總是充滿“新”的意味。當然,整個過程一定是基于一定的創(chuàng)作方法之上的,而非學生的隨意之作。創(chuàng)作雖然有即興性、隨意性,但是脫離了章法,就是瞎編亂造,不僅浪費時間,還會使學生陷入無序的創(chuàng)作模式。因此,音樂編創(chuàng)的前提一定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采用科學的方法有序進行。學生只有創(chuàng)作出了相對高質量的作品,才會從中體驗到創(chuàng)作的快樂,其創(chuàng)新精神才會被喚醒、被激勵、被鼓舞。

  2. 掌握合理進度

  那么,音樂編創(chuàng)課“編創(chuàng)”什么呢?如何“編創(chuàng)”呢?目的何在?這應該是每位教師設計編創(chuàng)活動之前都要考慮的,但也恰恰是教師們最容易忽略的。編創(chuàng)課中教師往往會為編創(chuàng)而設計編創(chuàng),忽略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已有的音樂知識儲備,設計過于簡單的編創(chuàng)活動,如創(chuàng)作歌詞,或者基于某種創(chuàng)作手法如魚咬尾、螺螄結頂等進行音符填空。學生也許樂在其中,課堂氛圍也其樂融融,但這種脫離學生實際能力的編創(chuàng),是一種編創(chuàng)的假象。當然,設計遠遠超出學生能力的編創(chuàng)在音樂課中也很常見,比如按照起承轉合的方式創(chuàng)作歌曲,可能一部分學生能夠創(chuàng)作出心儀的作品,但是對于普適性的音樂教育而言,絕大多數學生在還未真正理解起承轉合的內涵,或者基本的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時,這種創(chuàng)作就顯得遙不可及了。因此,編創(chuàng)要根據教學需要,在充分研究學情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由易而難地進行。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