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中小學自主實踐性音樂教學模式研究
學習自主性還體現(xiàn)于學生之間的合作。芬蘭教育者認為,發(fā)展學生與他人合作及社交能力是音樂學習的重要內容。學生被鼓勵組成合奏或合作創(chuàng)作,音樂成為學校社交的方式,學生可自發(fā)組合,選擇曲目、排練,安排演出。這符合《芬蘭國家核心課程大綱》中提出的音樂對社會能力培養(yǎng)的功能。
3. 表演為主的教學內容和自主化教學形式互通互補
以表演為主的教學內容符合自主化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相比理論而言,表演實踐具有更寬廣的個性化培養(yǎng)空間,使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jù)專長能力和興趣選擇適合個體的教學內容。芬蘭音樂教師會根據(jù)自己的專長,結合學生個體能力設計教學內容,經(jīng)常會使用自己編創(chuàng)的教材或結合學生的自選作品來進行。在方法形式上,表演實踐可多樣化,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分類分組教學。在考核上,表演實踐不同于理論課程,沒有標準答案,評估可更加靈活。教師可以決定使用哪種評估方法來更好地檢驗學習效果,以支持學生的學習。
二、芬蘭音樂課程模式的教學效果
除了教學自主,芬蘭教育強調教育平等,追求免費基礎教育的跨地區(qū)和階層的平均高質量,系統(tǒng)的評價和評估工作在確保實現(xiàn)這種教育公平性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因此,芬蘭在2011年對藝術學科舉行了首次全國性評估。
1. 評估設計理念
目前,國際上主要有兩種評估設計:一種是數(shù)據(jù)問責式評估設計,比如美國和英國的評估。美國在各州和全國層面均對藝術學科進行教學評估。評估以考核方式為主,以學科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以學生成績?yōu)樵u估依據(jù)。(2)另一種是課程評價式評估設計,比如芬蘭、瑞典的教學評估,它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課程評估活動,主要為課程開發(fā)和改革提供信息。這些評估并不完全基于學生成績信息,它被用作診斷工具,對個別教師沒有影響。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被認為不一定是教學質量的問題,而是一個因不同個體而產生的相對數(shù)值,學習評價通常是通過學校和學生及其父母之間的互動評價來定義的。(3)
2. 評估舉措
在2011年的芬蘭全國音樂測評中,共有4792名學生(15—16歲)參加了評估。評估以抽樣組織的形式進行。在選擇樣本時,注重在統(tǒng)計比例的基礎上包括所有區(qū)域和市政類型。從每個省選出了各種類型的學校,抽樣學生的甄選不受是否有音樂學習基礎的影響,因為評估的目的是衡量總體質量,而不是學生的成績。評估包括如下方式:紙質測試、音樂任務表演(包括演奏和歌唱)、分別針對學生教師校長的問卷調查。(4)
以八年級測試為例,具體測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能夠在合唱中知道如何按照旋律和正確的節(jié)奏唱歌;(2)能夠單獨用樂器演奏一些節(jié)奏,掌握旋律或和聲的技巧,并能進行合奏;(3)知道如何聆聽音樂并進行分析,提出合理的理解詮釋;(4)能夠同時聆聽自己和他人的音樂,能夠與他人一起創(chuàng)作/演奏音樂;(5)了解和區(qū)分不同類型的音樂以及不同時代和文化的音樂;(6)了解芬蘭最重要的音樂和音樂生活;(7)知道如何將音樂概念和知識運用于創(chuàng)作和聆聽;(8)知道如何在發(fā)展音樂想法時運用不同音樂元素。(5)
3. 評估結果
評估結果顯示了芬蘭音樂教育的四個特點:(1)學生對音樂學習具有積極態(tài)度,并普遍擁有至少一項較擅長并能夠投入的音樂活動。(2)流行音樂在教學中的占比日漸大于古典音樂。這一點與學生被允許自主選擇學習作品有關,學生往往會選擇接近自身文化環(huán)境的音樂。(6)(3)芬蘭學生的音樂能力水平個體差異大;音樂演奏體驗水平總體高于知識理論掌握,比如,在有關音樂風格和作曲家知識的問題上,正確答案百分比為42%。評估還顯示了學生的音樂課學習內容有較大個體差異。這種情況不是由于教師教學能力導致,而是和教學自主化和實踐性教學有關。(7)(4)除了個體的能力差異,評估顯示了地區(qū)之間的教學效果差異顯著,比如瑞典語學校的教學效果整體弱于芬蘭語學校。這種差異被認為主要由不同地區(qū)教師之間的專業(yè)水準差異導致。
芬蘭音樂教育評估結果,彰顯了其模式在個性化培養(yǎng)和教育公平化上的利弊。有學者認為,評估體現(xiàn)了學生整體音樂基礎知識的缺乏,教師能力的差異使自主化教學質量有很大差異,容易產生教育不公,如有更詳細的統(tǒng)一教學標準可以使教學更公平。自主化教育的支持者則認為,評估本身與自主化教學存在矛盾,不能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依據(jù)。占評估大比例的筆試形式不符合芬蘭“以表演為主”的教學理念,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教育現(xiàn)狀,評估實際打擊并限制了教師的教學自主性。自主個性化教學使學生能夠利用教師最好的音樂專業(yè)知識,也可以發(fā)揮自身最大的潛能。雖然從數(shù)據(jù)上看個體存在較大差異,但是與達到標準化教育相比,學生實際上得到了更平等的對待。(1)